資源描述:
《《論語》之信、仁、義、智》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論語》之信、仁、義、智《論語》之信、仁、義、智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1.人世間有多種智慧??鬃拥闹腔鄄皇墙馕觥?+1為什么等于2”的那種智慧,不是關起門來冥思“世界為什么存在”“世界是由什么東西構成的”等形而上問題的那種智慧。孑L子的智慧,是關于現(xiàn)實生存的智慧,是切合現(xiàn)實生存的智慧。從這一節(jié)的內容,我們能感受到孔子怎樣的大智慧?孔子生存的大智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第一,啟示人們正確面對自己的無知??鬃诱J為人的聰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認自己不知道什么。一一聰明人正視自己的無知。第二,告訴人們怎樣由無知到有知。面對問題,應該
2、開動腦筋,勤于思考;一個人不停地念叨“怎么辦啊”“怎么辦啊”,說明他在動腦筋,說明他在做著解決問題的努力。第三,告誡人們怎樣面對自己的錯誤。要正視錯誤,勇敢地面對錯誤,不要文過飾非;有了錯誤就應該改正,改掉了錯誤是最大的“善”,不改正錯誤是最大的過錯。第四,教給人們怎樣處理事務(包括政事)。做事不能貪圖快,貪圖快反而達不到目的;做事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能急功近利,貪求眼前的小利益就成就不了大事。第五,諄諄教導人們如何自初和處世。一方面,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嚴于責求自己,少去責求別人,如此一來,就不會招人怨恨;另一方面,做人要講究誠信,不講
3、誠信就喪失了立身處世的根本。1.孔子特別強調“信”,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可是他在另一種場合又說“言必信,行必果,脛脛然小人哉?。ā墩撜Z?子路》這兩種說法是不是相矛盾呢?為什么?這兩種說法是不矛盾的??鬃诱f人必須講誠信,這是就一般的原則而言的,不是無條件的推崇“信”。孔子講誠信其實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違背道義,不能不問是非黑白。因此,他所張揚的“信”不能理解為一般的“言必信,行必果”。那種無原則的甚至喪失了善惡標準的所謂“信”,只知道兌現(xiàn)自己的諾言、貫徹自己的言行的人,只不過是“小人”而已。我們還可以用孟子的話來作注釋,孟子說:“
4、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币馑际钦嬲械滦械娜耍f話不一定句句守信,行為不一定要貫徹始終,只要合乎道義,按照道義行事便成??鬃铀f的守“信”是絕對不能背“義”的。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孔子的理想人格有一個根本點,就是具有仁德,那么究竟什么是“仁”呢,弟子們多次提出過這個問題,孔子做出了不盡相同的回答。綜合起來,應怎樣理解和認識孔子所說的“仁”?孔子回答顏淵問“仁”,說明“仁”的一個基本內容是對“禮”的自覺,即是“禮”在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等方面的實現(xiàn)。孔子回答仲弓問“仁”,以及回答子貢問可以終身實踐的“一言”,主要是從
5、否定的方面說明“仁”意味著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回答子貢問“仁”,則主要是從肯定的方面說明“仁”意味著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鬃踊卮鸱t說“仁”就是“愛人”,其內涵跟他所說的“恕”“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一致的。孔子對“仁”的解釋雖然多種多樣,但是基本點有兩個方面:一是把“禮”變成自己的自覺,一是設身處地地體貼人、關愛人并付諸行動。1.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說過“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兩種說法的區(qū)別在哪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凹河?/p>
6、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達就使別人通達。這兩句話都是從“己”與“人”的關系的角度,闡釋“仁”的道理,在本質上是相通的。二者的區(qū)別就在于前者是從否定的方面說的,即“仁”要求不要做什么;后者是從肯定的方面說的,即“仁”要求做什么。1.在今天,孔子的“仁”的學說仍然有其積極的意義,它蘊涵著哪些值得弘揚的思想精華?孔子“仁”的學說的第一個精華,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現(xiàn)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義。它意味著,我們不是在他人對我們好的情況下,才回報式的對他人
7、好;我們對他人好,也根本不是為了得到他人的回報;我們無條件地對他人好,只因為我們根據自己的心,來體貼他人的心;我們對別人的期望,首先對自己有這種期望。從正確對待“己”與“人”的關系上,可見孔子以及中華民族純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鬃印叭省钡膶W說的另一點一一“克己復禮為仁”,這種思想對于現(xiàn)代人生也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不管什么時候,人都是社會性的動物,必須考慮到他人的存在,考慮到整個社會群體的秩序,所以,也必須對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加以合理的規(guī)范。因此,孔子宣揚的那套“禮”固然有不少需要揚棄的具體內容,但它嚴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是值得繼承的方面。
8、此外,孔子“仁”的學說中的“愛人”“濟眾”的思想,也是我們當今社會所應倡導的。五、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1.孔子張揚“義”具有鮮明的價值取向。從本節(jié)看,他對富貴貧賤的看法體現(xiàn)了怎樣的價值取向?在富貴、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