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第一講 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第一講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實踐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是認識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基礎,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基礎。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對實踐經(jīng)驗進行理論概括和總結,通過實踐檢驗理論和發(fā)展理論,是社會科學研究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一、立足實踐需要研究理論
(一)社會生活本質(zhì)上是實踐的“社會生活在本質(zhì)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馬克思與黑格爾實踐的定義:實踐活動是一種感性的現(xiàn)實的、能動地探索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實踐是人與外部世界進行物質(zhì)、能量和信息變換的最基本方式。實踐的基本形式:物質(zhì)生產(chǎn)實踐、社會政治實踐
2、、科學文化實踐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表現(xiàn)第一、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實踐內(nèi)在地包含著三重關系,即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以及人與其意識的關系。第二、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物質(zhì)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第三,實踐構成了社會發(fā)展的動力。(二)實踐的需要是理論研究的出發(fā)點理論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夠指導實踐,回答實踐提出的問題。馬克思:“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xiàn)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nèi)容都是由于產(chǎn)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馬克思)“社會科學研究專從書本子里面討生活是危險的。”(毛澤東)“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如果
3、不懂得從改造世界中去認識世界,又從認識世界中去改造世界,就不是一個好的馬克思主義者。一個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如果不懂得從改造中國中去認識中國,又從認識中國中去改造中國,就不是一個好的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保珴蓶|)
立足實踐需要的社會科學研究,才能發(fā)揮引領社會作用的發(fā)展必須滿腔熱忱地投入生活,與實踐和時代的發(fā)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真正了解實踐的需要、時代的走向和人民群眾的愿望。必須具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從我們的自身專業(yè)出發(fā),我們的研究如何立足實踐的需要?對外漢語教學?應用心理學?(三)社會科學研究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fā)點。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
4、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一個數(shù)學上或?qū)嶒炆系募记蓡栴}。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卻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什么是問題意識?是主體在進行認識活動時,通過主體對認識對象的深刻洞察、懷疑、批判等多種方式,產(chǎn)生認知沖突,經(jīng)過深入思考后仍困惑不解時,出現(xiàn)了一種具有強烈探索情景的真實問題或想做出發(fā)現(xiàn)式創(chuàng)新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狀態(tài)又驅(qū)使主體不斷地積極思維,直至問題解決。需要是形成問題意識的關鍵。認識對象要適應人的實踐和科學研究的需要或存在于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樣才能成為人們的思維對象,值得人們?nèi)ァ按蚱粕板亞柕降住薄!?/p>
5、認識到某種社會的需要是在創(chuàng)造發(fā)明活動中邁出的第一步?!保槭±砉そ淌诶钴S茲)“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恩格斯
問題意識使我們的研究、寫作更有明確的目標社會科學研究也要具備大關懷,即使是小問題也要有大關照。費正清:“當代社會史學界流行一種風氣,喜歡描寫普通人的生活和他們怎樣在一起過活。這當然是可歡迎的,對所有歷史學者也是一種激勵。但是如果認為我們懂得中國歷史事件,好象我們懂得歐洲和美洲歷史事件那樣,那就大錯特錯了。相反,當我們對于中國的政治歷史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制度的歷史,還懵然不知的時候,就讓社會史吸引住我們的興趣。這就好象拿法國的
6、農(nóng)民同江蘇的農(nóng)民,或者拿荷蘭和四川的商人作個比較,在他們的耕牛回到家里以前,你完全不會知道它們在外面干了些什么把戲呢。一個人要了解普通人,不在事件和事件領導人的事實基礎上去理解歷史,是沒有別的辦法的?!?熊十力:“學問之事,首必自家找得問題,不是泛泛取出一二大名詞來。有問題而求解決,必須如古人所謂仰觀俯察,近取其身,遠取諸物,隨處體認道理,久之積測愈多,漸尋得根據(jù)來;還要進而曲暢旁通,分條析理,由散殊而得會通,慢慢成為有系統(tǒng)的思想,于是立言才不茍?!保ā缎苁φ搶W書札》,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86頁)熊十力(1885—1968)著名哲學家,新儒家開山祖師,國學大師。著有
7、《新唯實論》、《原儒》、《體用論》、《明心篇》、《佛教名相通釋》、《乾坤衍》等書
卡爾·波普爾的科學發(fā)展邏輯:
P1-TT-EE-P2P:問題TT:嘗試性理論EE:有待消除錯誤的錯誤見解“學科導向”“問題導向”問題的來源1、來自于生活世界?!袄碚撌腔疑?,而生活之樹常青?!保ǜ璧拢骸陡∈康隆罚┤祟惿鐣媾R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自我身心的種種矛盾與沖突。如何處理好這些關系是人文社會科學面臨的重大研究課題。一位參加社會實踐的同學說:“深入社會,使我看到了現(xiàn)實。我忽然發(fā)現(xiàn),我對社會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