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譯大全

高考文言文翻譯大全

ID:35653546

大?。?1.00 KB

頁數(shù):27頁

時間:2019-04-06

上傳者:賞心悅目
高考文言文翻譯大全_第1頁
高考文言文翻譯大全_第2頁
高考文言文翻譯大全_第3頁
高考文言文翻譯大全_第4頁
高考文言文翻譯大全_第5頁
資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翻譯大全》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高考文言文翻譯大全一、文言文翻譯注意“五看”2004年以來,高考語文試卷中文言文主觀翻譯題增加了翻譯的文字量,分值由5分增加到8分。這一調(diào)整對考生綜合表達和轉(zhuǎn)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文言文主觀翻譯題我們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視?! 慕鼛啄甑奈难晕闹饔^翻譯題來看,考查的是對全句的理解,但命題人選擇文句是獨具慧眼的。他們往往會選擇那些有重要語法現(xiàn)象的文句讓考生翻譯,同時也將其列為高考閱卷的采分點,因此,考生必須特別注意這些采分點。在答題時,我們除了把握句子翻譯“信、達、雅”的要求,掌握“留、對、拆、增、刪、調(diào)”等六種翻譯方法外,還需注意五看:  一看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包括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主謂倒裝、狀語后置、賓語前置、定語后置)和省略句(省略主語、省略謂語或謂語動詞、省略賓語,省略介賓短語以及介詞的省略)。在復習中,考生必須對各種句式的表現(xiàn)形式做到心中有數(shù),考試時才能運用自如。如:  (2004?福建)欲而得之,又何請焉?  譯文:(你)想要的(東西)已得到了,還請求什么呢? ?。?004?廣東)不識吾子奚以知之?  譯文:不知道您憑什么知道這件事?  以上兩例中,“何請”和“奚以”都是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現(xiàn)象,翻譯時須按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譯出。又如: ?。?004?上海)若有見暴如是叟者,又必不與也?! ∽g文:如果有人像這個老人—樣被欺負,也—定不會給他馬駒的?! 〈死校坝幸姳┤缡芹耪摺?,是定語后置句,“者”是定語后置的標志,只有弄明白了句式才好下手?! 《丛~類活用  詞類活用考查得比較多的是名詞作動詞,名詞作狀語,意動用法,使動用法等。如: (2002?上海)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譯文是:然而也對他不采納我的意見而實現(xiàn)自己的心愿感到驚異。要翻譯好這個句子,須弄清“奇”字是意動用法。又如: ?。?003?全國)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從  譯文是:裴矩竟然能夠當廷辯駁,不肯當面順從。此題得分的關鍵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詞作狀語。還有:  (2004?湖南).. .高考文言文翻譯大全一、文言文翻譯注意“五看”2004年以來,高考語文試卷中文言文主觀翻譯題增加了翻譯的文字量,分值由5分增加到8分。這一調(diào)整對考生綜合表達和轉(zhuǎn)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文言文主觀翻譯題我們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視。  從近幾年的文言文主觀翻譯題來看,考查的是對全句的理解,但命題人選擇文句是獨具慧眼的。他們往往會選擇那些有重要語法現(xiàn)象的文句讓考生翻譯,同時也將其列為高考閱卷的采分點,因此,考生必須特別注意這些采分點。在答題時,我們除了把握句子翻譯“信、達、雅”的要求,掌握“留、對、拆、增、刪、調(diào)”等六種翻譯方法外,還需注意五看:  一看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包括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主謂倒裝、狀語后置、賓語前置、定語后置)和省略句(省略主語、省略謂語或謂語動詞、省略賓語,省略介賓短語以及介詞的省略)。在復習中,考生必須對各種句式的表現(xiàn)形式做到心中有數(shù),考試時才能運用自如。如: ?。?004?福建)欲而得之,又何請焉?  譯文:(你)想要的(東西)已得到了,還請求什么呢? ?。?004?廣東)不識吾子奚以知之?  譯文:不知道您憑什么知道這件事?  以上兩例中,“何請”和“奚以”都是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現(xiàn)象,翻譯時須按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譯出。又如: ?。?004?上海)若有見暴如是叟者,又必不與也?! ∽g文:如果有人像這個老人—樣被欺負,也—定不會給他馬駒的?! 〈死?,“有見暴如是叟者”,是定語后置句,“者”是定語后置的標志,只有弄明白了句式才好下手?! 《丛~類活用  詞類活用考查得比較多的是名詞作動詞,名詞作狀語,意動用法,使動用法等。如: (2002?上海)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譯文是:然而也對他不采納我的意見而實現(xiàn)自己的心愿感到驚異。要翻譯好這個句子,須弄清“奇”字是意動用法。又如:  (2003?全國)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從  譯文是:裴矩竟然能夠當廷辯駁,不肯當面順從。此題得分的關鍵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詞作狀語。還有:  (2004?湖南).. .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g文:憑借這保全他們的真性,并聞名后世?! 【渲小叭焙汀懊?,一個是形容詞用作動詞,一個是名詞用作動詞,知曉這兩個字的活用現(xiàn)象,才能翻譯得準確得體?! ∪赐佻F(xiàn)象  通假現(xiàn)象大致有五種情況:1、音同形似;2、音同形異;3、音近形似;4、音近形異;5、音異形似。中學教材中出現(xiàn)的通假字有180個左右,平時注意了積累,考試時就不為難了。如: ?。?002?上海春季)知者創(chuàng)物,能者述焉?! ∽g文是:有智慧的人開創(chuàng)一門新的技藝,有才能的人對之加以傳承(傳述)。  這句話考查的重點是對“知”和“焉”的理解,如果不了解“知”字的通假現(xiàn)象,就丟失了一個得分點。又如: ?。?004?青海)每月初得祿,裁留身糧,其余悉分賑親族,家人績紡以供朝夕?! ∽g文:每月初得到俸祿,僅僅留下自身口糧,其余全都分開周濟親族,家人績麻紡線來供給早晚飲食?! 。?004?江蘇)每曲意事二人,績不少降節(jié)?! ∽g文:常常違心地奉承二人,徐績并沒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節(jié)?! ∏嗪>碇小安谩本褪峭僮?,通“才”,理解為“只,僅僅”。江蘇卷中的“少”通“稍”,理解為“稍微,稍稍”。如果對通假現(xiàn)象不了解,句子就很難翻譯正確?! ∷目垂沤癞惲x  古今異義的考查近幾年在文言文客觀題中時有考查,并且多以古今異義的復合詞出現(xiàn)。2001年全國題考查了“反間、南面、鼓噪、擾亂”,2002年北京題考查了“窮困”,2003年北京題考查了“具有”等等,2004年則拓展到了主觀翻譯題中?! 。?004?天津)意氣益厲,乘勝逐北  譯文:精神更加振奮,趁著勝利追擊敗兵?! 【渲械摹耙鈿狻币辉~,就不能按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氣”來翻譯,否則失當?! ∥蹇垂潭ńY(jié)構  固定結(jié)構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查點。2002年高考語文全國卷就考了這樣一個句子:  其李將軍之謂也:譯為“大概說的是李將軍吧?”就考查了“其……之謂也”這個固定結(jié)構?! 。?004?湖北)今之朝臣無以易薛季昶。  譯文:如今的朝臣當中,沒有人能夠取代薛季昶。句中“無以”就是一個固定結(jié)構。  常見的固定結(jié)構有20多種,筆者認為以下幾種需特別引起注意:  如……何、奈……何、若……何,譯為“對(把)……怎么辦呢”?如:若楚惠何?對楚國的恩惠怎么辦呢?  何……為、何以……為、奚以……為譯為:“還要……干什么呢”?如: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上天要使我滅亡,我還要渡河干什么呢?  得無……乎、無乃……乎譯為:“恐怕……吧”?如:無乃爾是過與?恐怕該責備你吧?  庸……乎、其……乎譯為“難道……嗎”?如: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難道我中國果真是老大嗎?二、文言文翻譯“六字經(jīng)”2002年起,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語句不再采用選擇題的形式,改為直接用文字翻譯的表述形式,兩條,分值為5分。2004年高考將再增一條,共三條,大概為8分。文言文翻譯是對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種綜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由于這類試題有溝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過程中,既要顧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此,它又是檢查考生書面表達能力的一種好方式。綜觀兩年高考以及平時練習,這已成為學生的攔路虎。加強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已是刻不容緩。那么,怎樣正確地翻譯文言文呢?  文言文要翻譯要忠于原文,溝通古今?! ≈矣谠?,就是原文中每一個字都要落實。如2002年北京卷“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背苏Z氣詞“也”外,都要落實。可譯成:“天下人不贊美管仲的賢明卻贊美鮑叔能識別人才。溝通古今,就是根據(jù)古今語言差異的實際加以妥善處理,可概括為“留”、“刪”、“補”、“調(diào)”“換”、“貫”六字。.. .  “留”,就是保留不譯。在文言文中凡是國名、地名,人名、官名、帝號、年號、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譯時,可以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不用翻譯,因為這些詞一般都無法與現(xiàn)代漢語對譯。如2002年全國卷“其李將軍之謂也?”中的“李將軍”。  “刪”,就是刪略。例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有人譯成:“從師學習的風尚也已經(jīng)很久不存在了?!弊g句中沒把原句中的“也“刪去,造成錯誤。其實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頓、湊足音節(jié),或者起語氣作用的助詞,或者起連接作用的虛詞,它們沒有實在的意義,雖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譯時,因為沒有相當?shù)脑~可以用來表示它,應該刪除不譯。比如表示判斷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譯時應該從譯句中去掉,并在適當?shù)牡胤郊由吓袛嘣~“是”?!  把a”,就是根據(jù)現(xiàn)代語言習慣或表達需要作必要的添補?! ∫皇鞘÷缘奶硌a。文言文常有省略主語、謂語、賓語、介詞、連詞、量詞的現(xiàn)象,翻譯時要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加以增補?!∪纾骸 嘁浴础 凳救合?,莫不響震失色。(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譯成:孫權給群臣看,沒有誰不嚇得改變了臉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書信,而譯句中沒有譯出來,應該在“孫權”的后邊加上“把曹操的書信”,語言才顯得清晰完整?! ∮墒窍戎魉煸劻粒踩?,乃見?! ∽g成:因此,先主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他。譯句中在數(shù)詞“三”后加上量詞“次”字?!  《莾?nèi)容的添補?!≡诜g時,有時為了文句符合現(xiàn)代漢語習慣,語意更順暢,必須增添一些內(nèi)容,才算恰當,如:  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翻譯時,就要在“何以能鼓樂也”前加“不然”,語意才銜接。  “調(diào)”,就是調(diào)整語序、句序。翻譯時應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對主謂倒置、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等語序調(diào)整。如:  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g成:尋找人可以出使回報秦國的,沒有找到?! ∵@個句子翻譯不妥,因為原句是定語后置,在翻譯時必須把定語放回到中心詞前邊,正確的翻譯是:  尋找可以出使回報秦國的人,卻沒有找到。再如: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g成:蚯蚓沒有爪子和牙齒的鋒利,筋骨的強壯?! ∵@個譯句沒有按定語后置的特點來譯,正確的翻譯應該是: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壯的筋骨?!  皳Q”,用現(xiàn)代漢語詞語替換古義詞。有的詞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意義已經(jīng)變化了,有的詞義廣大,有的詞義縮小,有的詞義轉(zhuǎn)移,有的詞感情色彩變化,有的名稱說法改變。因此,要根據(jù)原文的語境確定詞義,且不可以今義當古義。下面幾例翻譯均是不妥的?! ?、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段鏖T豹治鄴》  譯成:這個女子品質(zhì)不好……應該再找個品質(zhì)好的女子。  2、(虎)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g成:老虎咬斷驢子的喉嚨,吃完驢子的肉,才到樹林中去。  3、先帝不以臣卑鄙?! ∽g成:先帝(劉備)不認為我卑鄙無恥。.. .  這三句翻譯均犯了以今義譯古義的毛病。例1的“好”屬于詞義擴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現(xiàn)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質(zhì),對人、對事、對物都可以修飾限制。譯句應換成“這個女子長得不漂亮”?! ±?的“去”是詞義轉(zhuǎn)移,由古義“離開某地”的意思,后來轉(zhuǎn)移為“到某地去”。意義完全相反。譯句中的“才到樹林中去”,應換為“才離開”?! ±?的“卑鄙”屬于感情色彩變化。在古代這個詞是中性詞,指地位低下,見識淺陋?,F(xiàn)在是貶義詞,指人的行為或品質(zhì)惡劣。譯句中的以今義當古義,應改為古義。  “貫”,是指要根據(jù)上下文語境,靈活貫通地翻譯。這個“貫”就是所謂的“意譯”。這往往指前五種方法都用上了還不能解決問題時?! ∥难晕闹行揶o格運用的相當普遍,有些如果按字面翻譯,往往會造成誤解。如:“今治水軍八十萬從,方與將軍會獵于吳。”(《赤壁之戰(zhàn)》)這就是一種委婉說法。明明大兵壓境,殺氣騰騰,卻故意說得十分輕松自在。對這類句子的翻譯,則要意譯?! ∫话阏f來,最后一個方法總是最有用的,有些同學看了這個方法就很高興了,以為前五個都不行了。必須說明的是,這個“貫”不能隨便使用,因為對文言文翻譯而言,我們首先要“直譯”(留刪補調(diào)換),在“直譯”不能完成時,不得已才用“意譯”。三、文言文翻譯五法文言文翻譯是對學生文言文能力的一種綜合考查。翻譯時需要遵循“信、達、雅”的原則。所謂“信”,就是要忠實于原文,保持原文風格?!斑_”,就是文句要通順,表達要準確?!把拧保褪俏淖趾喢鳌?yōu)美。中學生在翻譯文言文時應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要注意對原文詞語的保留、替換、增補、刪除、調(diào)整,下面簡介幾種常用的方法:  一、保留專有名詞  凡是專用詞語如人名、地名、國名、朝代名、年號、官職名、器具、度量衡名稱等,均保留不譯。例如: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句子中的“慶歷”是年號,“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這些專有名詞不必翻譯,照搬即可?! 《?、替換差異詞語  文言句中有些詞語古今差異很大,需要用與之相適應的現(xiàn)代漢語來替換。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用雙音詞替換單音詞。例如:“閑靜少言,不慕榮利”(《五柳先生傳》)譯為:安閑文靜寡言少語,不羨慕榮華利祿?! ?、用本字替換通假字,用今詞語替換古詞語。如:“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這里的“知”通“智”。3、用現(xiàn)代漢語替換古今詞義發(fā)生變化的詞。有的詞義擴大:如“江”“河”原專指長江、黃河,后泛指普通的江河;有的詞義縮小:如“妻子”古指妻子和兒女,今專指妻子;有的詞義發(fā)生變化:如“犧牲”古指祭祀用的豬牛羊等,今指為正義事業(yè)而失去生命。有的詞感情色彩發(fā)生變化:如“卑鄙”原指地位低下,今指語言行為等惡劣、不道德。三、增補省略成份  文言文語言簡潔常有省略,如不補出來會影響語意或不合乎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翻譯時需補出省略的成份,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補出省略的主語。如“未至,道渴而死”(《夸父追日》)譯為:(夸父)還沒到,半路上因口渴而死了。.. .2、補出省略的謂語。如“環(huán)滁皆山也”(《醉翁亭記》)譯為:環(huán)繞滁洲城四周的都(是)山?! ?、補出省略的賓語。如“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譯為:便邀請(漁人)到家中,擺酒、殺雞,做好飯菜款待他。  4、補出省略的量詞。如“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譯為:撤掉屏風一看,不過是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補出省略的介詞。如“天下苦秦久矣”(《陳涉世家》)譯為:天下的人苦(于)秦王朝的統(tǒng)治已經(jīng)很久了。  四、刪除無義虛詞,  有些文言虛詞在句中只起語法作用,無實在意義,在翻譯時不必也不能落實,可刪去不譯。主要有以下情況:  1、刪掉句首句尾的語氣詞。如“夫戰(zhàn),勇氣也?!保ā恫軇フ搼?zhàn)》)譯為:作戰(zhàn),是靠勇氣的。又如“技亦靈怪矣哉”(《核舟記》)譯為:技藝也真神奇啊!  2、刪掉句中表順接的連詞。如“溫故而知新”(《論語十則》)譯為:溫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  3、刪掉只起結(jié)構作用的助詞。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譯為:我惟獨喜愛蓮花在污泥中生長卻不受一點污染?! ∥?、調(diào)整特殊語序  由于古今語法的演變,文言文語序和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不盡相同,翻譯時在做到不失原意的情況下,應按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慣適當調(diào)整。主要有以下情況:  1、調(diào)整主謂倒裝的語序。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調(diào)整賓語前置的語序。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譯為: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3、調(diào)整定語后置的語序。如“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譯為:是挑選長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調(diào)整互文見義的語序。如“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譯為:將軍和壯士們出征十年,經(jīng)歷了很多次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有的歸來。  總之,翻譯方法的運用不是孤立的,往往是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靈活運用,以達到文言文翻譯的“信達雅”。四、文言文翻譯九法保留法  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器具等,可保留不變。例如:  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勾踐滅吳》)  ——“越王”是官名,“勾踐”是人名,“會稽”是山名,翻譯時保留不變。全句可譯為“越王勾踐退守在會稽山上”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春”是時間,“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全句可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季,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  補充法.. . 古代漢語中有很多省略現(xiàn)象,翻譯時應補出省略的成份。例如: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鴻門宴》) ——動詞“告”的后邊省略了代詞“之”,全句可譯為“項伯于是連夜騎馬奔馳到劉邦的軍營,把事情全都告訴了他?!薄∏G州之民附曹者,逼(于)兵勢耳。(《赤壁之戰(zhàn)》) ——動詞“逼”后邊省略了介詞“于”,全句可譯為“荊州的百姓依附曹操的原因,是被他的兵勢所逼罷了” 刪除法 刪去不譯的詞。例如: 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夫”是發(fā)語詞,譯時應刪去。全句可譯為“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 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逍遙游》) ——“之”位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應刪去,句可譯為“鵬鳥飛往南海時,激起的水花達三千里。” 替換法 翻譯時應把古詞換成現(xiàn)代詞。例如: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ā洞倏棥罚 岸薄拔獭薄叭辍睉謩e換成“你”“爹”“你”。全句可譯為“你爹回來,自會和你再算賬的”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季氏將伐顓臾》) ——“邦”應換成“國家”。全句可譯為“國家四分五裂而不能好好把守“  調(diào)整法  文言文中變式句(謂語前置、定語后置、賓語前置、介賓結(jié)構后置等)較多,翻譯時,這些句子的詞序需要調(diào)整。例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不余欺”調(diào)整為“不欺余”。全句可譯為“古人沒有欺騙我啊?!薄〈箝幹畞y,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調(diào)整為“能不易其志之縉紳”,全句譯為“大宦官魏忠賢作亂時,能不改變自己志節(jié)的官吏,中國這么大,能有幾人呢?” 選擇法 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較為常見,因此,選擇恰當?shù)脑~義進行翻譯,成為文言文翻譯的難點。例如: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 ——“兵”是一個多義詞,它的義項共五條:a.兵器; b.士兵;c.軍隊; d.軍事; e.戰(zhàn)爭。這個句子用a項最恰當。全句譯為“砍下樹木作為兵器,舉起竹竿作旗幟”?!∪ソ裰苟嵫?,時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記》) ——“去”是一個多義詞,它的義項共四條:a.離開;b.廢除;c.距離;d.前往。這個句子用C項最恰當。全句可譯為“距現(xiàn)在修墓并將他們安葬在這里,那時間只有十一個月罷了?!薄§`活法.. . 遇到活用詞時,應靈活地譯出該詞的活用意義。例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 ——“水”譯為“游泳”。名詞活用為動詞,全句可譯為“借助船只遠行的人并不是會游泳卻能橫渡江河?!薄×醍叄暮R弧#ā栋⒎繉m賦》)——“一”譯為“統(tǒng)一”,數(shù)詞活用為動詞全句可譯為“六國滅亡了,天下統(tǒng)一了。” 固定法 文言文中的固定格式有固定的譯法。例如: 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無乃……與”是固定格式,譯為恐怕……吧”全句可譯為“恐怕應該責備你吧?” 其李將軍之謂也?(《李將軍列傳》——“……之謂也”是固定格式,譯為“說的就是……吧!”全句可譯為“大概說得就是李將軍吧?” 意譯法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義,直譯會不明確,應用意譯。例如: 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過秦論》)  ——舉起馬鞭子駕御天下。(直譯)  ——用武力來統(tǒng)紿各國.(意譯) 秋毫不敢有所近.(<鴻門宴>)  ——連秋天里野獸的毫毛也不敢接近.(直譯)  ——財物絲毫不敢據(jù)為已有.(意譯) .. .在實際運用中,上述九種翻譯的方法往往要結(jié)合使用,要注意各個不同方面的要求,才能辯清詞義,譯出忠實原文、表意明確語言而又通暢的好句子來。五、文言文翻譯十注意一、注意保留  原文中表示國名、年號、地名、人名、物名、官職名等之類的詞語應當注意保留下來,不必翻譯。例如:  (1)使堯在上,咎繇為理,安有取人之駒者乎?(2004年上海卷)  譯文:假使堯在上主政,咎繇當法官,怎么會有奪人馬駒的人呢?  (2)乃遺羆鐵券,云城全當授本州刺史。(2004年遼寧卷)  譯文:于是頒賜給王羆鐵券,說只要荊州城完整就一定授予本州剌史一職?! 【?1)中的“堯…‘咎繇”是表示人名的詞語,句(2)中的“鐵券”“刺史”是分別表示物名、官職名的詞語。上述詞語在翻譯時均應給予保留?! 《⒆⒁庠鲅a  原文如果是一些省略句,那么翻譯時應當注意把它補充完整。例如:  (1)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2002年全國卷)  譯文:到死的時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皆為(他)竭盡哀悼?! ?2)隱處窮澤,身自耕傭。鄰縣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2004年河南、河北等地卷)  譯文:隱居(在)偏遠的湖澤,親自種田做工。鄰縣的士人民眾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1)中“知與不知”的后面省略了“之(代李廣)者(的人)”,“為”的后面省略了“之(代李廣)”;句(2)中“處”的后面省略了介詞“于”,“就”,后面省略了賓語“其(代孟嘗)”。上述省略的成分在翻譯時均應注意補充完整。  三、注意—減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沒有實在意義的文言虛詞,翻譯時應當注意把它刪除。例如:  若有見暴如是叟者,又必不與也。(2004年上海卷)  譯文:如果有人像這個老人一樣被欺負,也一定不會給他馬駒的?! 【渲械摹耙病笔钦Z氣助詞,沒有實在意義,翻譯時應予刪除?! ∷?、注意對換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古詞,翻譯時應注意將其對換成意義相同的現(xiàn)代詞語。例如:  獨終日于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2004年湖南卷)  譯文:獨自整天在山澗峽谷中,啄食青苔,踩著石頭?! 【渲械墓旁~“終日”在翻譯時應注意將其對換成意義相同的現(xiàn)代詞語“整天”?! ∥?、注意選擇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多義詞,翻譯時應注意從其眾多的義項中選擇出最恰當?shù)囊粋€進行翻譯。例如:  范氏富,盍已乎?(2004年福建卷)  譯文:范家富貴,何不取消這門親事呢?  句中的“已”是多義詞,共有五個義項:(1)取消,停止;(2)已經(jīng);(3)太,過分;(4)語氣詞,同“矣”;(5)通“以”。在上述義項中選擇義項(1)最恰當。  六、注赫用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活用性詞語,翻譯時應注意正確判斷它的活用類型。例如: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從。(2003年全國卷)  譯文:裴矩竟然能夠當廷辯駁,不肯當面順從。  (2)飲酒于斯亭而樂之。(2004年湖南卷)  譯文:在這個亭子上喝酒并以此為樂?! 【?1)中的“廷”“面”屬名詞作狀語,應分別譯為“當廷…‘當面”;句(2)中的“樂”屬意動用法,應譯為“以……為樂”?! ∑?、注意通假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通假字,翻譯時應注意它通假后的意思。例如:  每月初得祿,裁留身糧,其余悉分賑親族,家人績紡以供朝夕。(2004年甘肅、青海等地卷).  譯文:每月初得到俸祿,僅僅留下自身口糧,其余全都分給或周濟親族,家人績麻紡線來供給早晚飯食?! 【渲械摹安谩笔峭僮?,通“才”,應譯為“僅僅”?! “恕⒆⒁夤潭ㄔ闹腥绻泄潭ǜ袷降亩陶Z,翻譯時應注意套用它的固定意思。例如:  (1)其李將軍之謂也!(2002年全國卷)  譯文:大概說的是李將軍吧!  (2)尤為帝所禮重,而不至大用。時議惜之。(2004年江蘇卷)  譯文:特別受皇帝禮遇器重,但沒有得到重用,當時的議論為此感到惋惜?! 【?1)中的“……之謂也”是固定格式,應譯為“說的是……”;句(2)中的“為……所……”是固定格式,表示被動?! 【拧⒆⒁庹{(diào)整  原文是一些特殊倒裝句式(如主謂倒裝句、定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等),翻譯時要注意將其調(diào)整成正常語序。例如:  (1)欲而得之,又何請焉?(2004年福建卷)  譯文:想要的東西已經(jīng)得到了,還請求什么呢?  (2)其孝謹聞于其族,其信義著于其友。(2004年浙江卷)  譯文:他的孝順、恭謹在他的族人中得到傳揚,他的信用、道義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顯。  句(1)中的賓語“何”前置;旬(2)中的介賓短語“于其族”“于其友”作狀語后置。上述倒裝句式應首先調(diào)整成正常語序,再進行翻譯?! ∈?、注意意譯  原文中如果含有借代、借喻等修辭格,翻譯時應注意采用意譯方式。例如:  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  譯文:官吏的專橫,衙役的粗俗太過分了!  句中的“烏紗”用了借代修辭,其本體是“官吏”翻譯時應意譯為“官吏”而不能直譯為“烏紗帽”。六、文言文翻譯技巧文言文句子翻譯,是學習文言文的主要訓練方法之一。它可以讓學生在翻譯文言文句子中積累文言詞語、感受古代漢語習慣,更重要的是準確理解原作內(nèi)容。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積累,我認為翻譯文言文有以下技巧?! ∫弧洝  颁洝保褪前盐难晕木渥又胁槐胤g的詞抄錄下來。文言文中不必翻譯的詞大體分兩類:一類是特殊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年號、日期等;一類是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不必翻譯的詞,如:山、石、高、遠等。例句①:“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保ā秹粝P談》)句中“元豐”是年號,“慶州”是地名,“子方蟲”是害蟲名,“秋田”與現(xiàn)代語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譯,抄錄即可?! 《?、釋  “釋”,就是把需要翻譯的詞加以解釋。這些詞大致分兩類:一類是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但要翻譯的古代漢語詞,這一類詞很多可以用“單音節(jié)變雙音節(jié)”的方法解釋;另一類是古今異義的詞。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保ā对託㈠椤罚┚渲小捌邸迸c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但要翻譯為“欺騙”;“今、是”屬古今異義的詞,要翻譯為“現(xiàn)在、這”。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要借助工具書和文中注釋;另一方面得根據(jù)自己積累的古代漢語詞匯進行解釋。  三、補  “補”,就是在翻譯文言文省略句時,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補充進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語、賓語、謂語、介詞,翻譯時應把省略成分補充進去。例句③:“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桃花源記》)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語“漁人”,“初”前省略了主語“洞口”。例句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墩撜Z》)句中“以”后省略了賓語“之(這點)”?! ∷?、添  “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說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要添加一些詞語,譯句才連貫通順。例句⑤:“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保ā短一ㄔ从洝罚┐司涫桥袛嗑?,在翻譯時需在“高尚”前加“是”。例句⑤:“雖雞狗不得安寧。”(《捕蛇者說》)此句應翻譯為“(不要說人,)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啊?!毙枰⒁獾氖?,增添的內(nèi)容一定要必要,二要與語境吻合,否則就是畫蛇添足了?! ∥濉h  “刪”,就是刪除原文有而翻譯句可略的字眼。例句⑥:“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弱篷,為楫,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保ā逗酥塾洝罚┻@句話中共有七個“為”字,翻譯時只需要保留第一個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譯,這樣反而顯得簡潔利落。文言句子中,還有些虛詞也是不翻譯的,也應該刪除。例句⑦:“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句中“之”是幫助賓語前置的,不翻譯。這種省略原文不翻譯的情況雖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  六、調(diào)  “調(diào)”,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語序不同,翻譯時必須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慣,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調(diào)整過來。文言文中比較常見的是定語后置、狀語后置、謂語前置、介詞賓語前置等,這樣的文言句子在翻譯時必須調(diào)整過來。例句⑧:“屠懼,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裝,翻譯為“把骨丟(給它)”。七、文言文翻譯常見八種失誤1.譯句不合乎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則。在古漢語中,倒裝句,一般說來,要恢復成現(xiàn)代漢語的正常句式。例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有的學生譯成:蚯蚓沒有爪子和牙齒的鋒利,筋骨的強壯。這個譯句沒有按定語后置的特點來譯,正確的翻譯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壯的筋骨?! ?.應譯的漏了,不需譯的卻譯了。例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譯成:學習后要復習,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譯句把“時”的意思漏了,應該在“復習”前加上“按時”二字,才正確。再如: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利于晉。學生硬把“晉侯、秦伯”譯成“晉國侯王和秦國霸主”,這就多余了。在文言文中凡是國名、地名、官名、帝名、年號等,都不用翻譯。  3.該增添沒增添,沒有的卻要增添。例如: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xié)。譯成:現(xiàn)在劉表剛剛死亡。兩兒子不團結(jié)。在數(shù)詞“兩”后邊加上量詞“個”,語氣才顯流暢。再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譯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的品行高潔、學有專長,樂于助人并且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在里面。原句并沒有“品行高潔、學有專長、樂于助人的人”這一內(nèi)容。這屬于沒有卻要增添而造成的失誤?! ?.省略成分沒譯出。例如:權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譯成:孫權給群臣看,沒有誰不嚇得改變了臉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書信,而譯文卻沒譯出。  5.該刪除的詞語仍然保留。例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譯成:從師學習的風尚也已經(jīng)很久不存在了。譯句中沒有把原句中的“也”刪去,造成了錯誤?! ?.以今釋古。例如:是女子不好……譯成:這個女子品質(zhì)不好……這就犯了以今義釋古義的毛病。例句中的“好”,在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現(xiàn)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質(zhì)。譯句應改成:這個女子長得不漂亮……  7.不理解互文見義。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譯成:秦代時的明月和漢代時的關隘。正確的譯文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需要意譯的硬要直譯。例如: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這是同義迭句,不能直譯,只能意譯為:(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八、高考文言文翻譯指津把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是傳統(tǒng)的考查方法之一,它把對語言表達形式的考查與文意內(nèi)容的考查兩個方面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閱讀中綜合考查的有效手段。這類考查既可以采用客觀性的選擇題型,也可以采用主觀性題型,直接要求考生翻譯句子或語段。自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全國高考語文試卷中,文言文的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均采用選擇題。但2002年起則改由考生直接翻譯,分值也由3分增至5分。  筆者有這樣的體會:翻譯文言文不是能讀懂文本就可以輕易做到的,因為心里邊明白不等于嘴上能夠說出來,嘴上能說出來不等于筆下能夠?qū)懗鰜?,它還涉及現(xiàn)代漢語的書面表達能力問題。我們認為,高考題型的變化,有利于考查考生真實的閱讀能力,有利于促進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考生而言,也意味著試題難度的提高?!  閹椭忌行У剡M行文言文翻譯練習,特作以下幾點提示:.. .  (一)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三條標準?! ⑽难晕姆g成現(xiàn)代漢語,通常講究信、達、雅。所謂信,指的是忠實于原文。原文講的是什么意思,譯成現(xiàn)代漢語后應能如實傳達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隨意增減文意,更不能曲解。所謂達,指的是譯成的話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要文通字順,不能夠雖然忠實原文,卻譯得句子拗口,令人難讀或難懂。至于雅,則是比較高的要求,指的是譯成的現(xiàn)代漢語具有較高的表達水平,不但能忠實于原文,還能把原文的意蘊較好地傳達出來,文筆流暢優(yōu)美。  (二)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五字要訣:  文言文翻譯要能做到信、達、雅,應該掌握五字訣:留、刪、增、調(diào)、變?!  ?.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詞和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國名、官職、年號、某些典章制度名稱以及物品名稱等,這些不必翻譯。硬要翻譯,反而會弄巧成拙?!  ?.刪,刪去一些只起語法作用,沒有實際意義的虛詞;無法對應地用現(xiàn)代漢語進行翻譯,刪后又不影響句子的準確通順的,亦可刪去?! ?.增,把文言文的單音詞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詞;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譯時也應增補出來。  4.調(diào),將古今漢語不同的語序,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調(diào)整。如:“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是一個定語后置句,翻譯時就要把定語“可以終身行”調(diào)到中心詞“一言”之前。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兩個賓語前置句,應按“不知句讀,不解惑”來翻譯。  5.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譯為“(湖面)風平浪靜”?! ?三)處理好直譯和意譯的關系?! 母呖嫉奶攸c與考查的目的出發(fā),古文的翻譯總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之中,要譯出原文用字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同原文保持一致。例如:2002年全國語文高考試卷第16題(2)“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必須翻譯成:“到死的時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為(他)竭盡哀悼?!弊g文中括號內(nèi)的文字是根據(jù)文意增補的。而原文中“及”“盡”兩字,應正確理解為“到……時”、“竭盡”才算落到實處。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原文表達的基本意思來進行翻譯,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實。從高考的特點來看,固然要考查學生對文言文閱讀的宏觀上的掌握,但更要求考生能夠從微觀上了解并熟悉古代漢語字詞句式等語言知識。因此,命題者一般來說總是立足于要求考生采用直譯的方式,只有在難以直譯或直譯后表達不了原文意蘊的時候,才酌情采用意譯為輔助手段,如上文所舉“波瀾不驚”的例子?! ?四)處理好一些特殊用詞和修辭手法?! ?.注意借代,比喻等修辭手法的處理。如:“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金戈鐵馬”,借代精銳的部隊;“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借代曹操戰(zhàn)船,這里借代曹操水軍;“金城千里”,“金城”在文中比喻堅固的城墻,而不能譯成“金屬筑成的城墻”?! ?.注意古人行文中一些委婉的說法。如“方與將軍會獵于吳”,“會獵”是決戰(zhàn)的委婉說法;再如“權起更衣”,“更衣”即上廁所?! ?.注意準確翻譯“互文”現(xiàn)象。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實際應是“不以物喜,也不以物悲;不以已悲,也不以己喜”;又如“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隘”。  (五)了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 .  這是確切理解并翻譯古文不可缺少的條件。古代文化常識涉及面非常廣泛,而教材中又缺乏較為系統(tǒng)的闡述,許多內(nèi)容是分散在各篇課文的注釋之中,往往不被重視。再加上,近幾年的高考明確了古代文化常識不作考試內(nèi)容,這就更加讓人覺得識記古代文化常識是偏離了高考復習的方向,這實在是一大誤區(qū)。因為,考生如果對古代文化常識一無所知,勢必直接影響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當然也不能作出準確的翻譯。就拿古代稱謂來講,古人的名、字、號、謚號、籍貫、官職、居官地、住處、書齋名都可以用來稱代人,并且都有一定的含義或相互間有某種聯(lián)系,在翻譯時都應注意。對高中學生來說,只要能掌握好課文中接觸到的古代文化常識的有關部分,也就夠了?! ?六)專門訓練從課文抓起?! ∫茉诟呖嫉奈难晕姆g題上少失分,不做一些專門訓練顯然是不行的。訓練的題目不在數(shù)量多而在質(zhì)量高,訓練題就從課文中選取。原因是,課文經(jīng)過反復誦讀,文意幾經(jīng)揣摩,已經(jīng)讀通讀懂,諳熟于心了,關鍵就是語言轉(zhuǎn)化工作了,也就是用現(xiàn)代漢語把心中的感悟忠實地傳達出來。這樣的訓練是十分有意義的。這樣做,比隨便拿出一段文本讓學生翻譯要強得多。其中道理很簡單:因為心里明白的尚且不一定譯得出來;那么心里不明白的就一定譯不出。先從熟悉的語段、句子著手翻譯,做到信、講究達、追求雅。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自然能摸索到一些翻譯的訣竅。憑借這些訣竅再去翻譯生疏一些的文句,恐怕也可駕輕就熟了?! ≡谄綍r文言文的翻譯練習中,學生們常常會表現(xiàn)出“眼高手低”,許多人往往自以為文意知曉,就不屑于落筆翻譯,這種態(tài)度是必須克服的。文言文翻譯并非易事,確實需要踏踏實實地訓練一番,切不可等閑視之。九、文言文翻譯“三要點” 文言文翻譯在今年的高考中所占分值從以往的5分提高到8分,賦分的提高也使高三師生對它的關注程度隨之增加。如何做好這一題成為高三師生文言文復習中的重中之重,眾所周知,文言文翻譯要求遵循“信(準確)”、“達(暢達)”、“雅(文采)”的原則,這即是復習目的又是考試要求,要想做到這三個字,必須在細處做功,從深處挖掘,我個人認為,在指導學生做此題時有這么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翻譯應由整體(語段)到個體(語句)。  許多學生接觸到文言翻譯題時,往往急于求成,憑著自己對該語段中出現(xiàn)的實詞和虛詞意義的一知半解盲目下筆,造成失分,其實大綱中規(guī)定的120個實詞和18個虛詞幾乎全部存在一詞多義現(xiàn)象,僅憑某句話中該詞出現(xiàn)過的義項去翻譯所有使用該詞的句子,正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錯。即使你能夠掌握翻譯對象的所有義項,也還存在一個選擇問題,以什么來選擇?以文段的意義和具體的語境來選擇最準確的義項。這就要求學生在翻譯前要首先清楚文段寫了哪些人和事、人物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作者在文段中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思想傾向、上下文之間的關系如何等等問題。如2002年高考全國卷要求翻譯“其李將軍之謂也?”有同學在訓練時譯為“這是李將軍說的嗎?(譯成問句,其為代詞)”“李將軍說的是他嗎?(其與李將軍構成復指,謂后省略之)”,誤譯為問句(見到問號),產(chǎn)生許多新解,都是由于沒有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看這個句子(前面講得非常清楚是“傳曰”,怎么可能是李將軍所說呢?)  2、翻譯要有針對性,要抓住翻譯要點。  同一次考試要有針對性一樣,文言文翻譯的命題者在命題時也同樣有針對性,細讀高考評分標準就會發(fā)現(xiàn)把文句大意翻譯出來有時也不一定能得滿分,因為整句意思只占設定分值的一部分,另有一部分分值體現(xiàn)在對關鍵詞語的準確翻譯上,如前面所舉“其李將軍之謂也”中的“其”,僅僅知道它能做代詞是不夠的,還要譯出它做副詞時的“大概、恐怕”的義項,除了實詞和虛詞意義這一要點之外,還有很多可以稱之為文言翻譯要點的東西,如某些使用了比喻義的詞語,“會獵、更衣、藩籬”等;某些意義固定的習慣用語,“下車、乞骸骨”等;通假字的考查,2000年上海春招“竟不索其直”等;考試大綱中明確不考的詞類活用、簡單句式等,它們也有變相出現(xiàn)的可能。.. .  3、重視對翻譯結(jié)果的檢驗。 ?、?、用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范來檢驗翻譯的結(jié)果是否通順。我經(jīng)常在閱卷過程中碰到這種情況,關鍵詞翻譯對了但全句并不通順,也即翻譯結(jié)果成了一個病句。這種情況促使我要求學生做完這類題目時用辨析病句的標準來檢查這個句子,避免錯出在最后?! 、凇⒋霗z驗。數(shù)學上有一種確定計算結(jié)果是否準確的方法,就是把結(jié)果代入題干中進行檢驗,文言翻譯同樣可以這樣做,翻譯的結(jié)果是否準確,回到原文中是最好的檢驗辦法?! ∫陨霞儗俟芨Q蠡測,不足為訓,敬請各位行家里手批評指正。十、文言文句子翻譯的方法文言文句子翻譯除了涉及到語法和詞義的知識以外,還需要了解修辭格、文化意義以及特定的歷史條件等常識。文言修辭格在高考中較多出現(xiàn)的是比喻和借代。翻譯時要根據(jù)具體情況確定是保留“原修辭格”還是“還其本來面目”?! ±纾骸 ?一)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莊子》)  比喻的本體作為“結(jié)論”,喻體是推斷結(jié)論的“原因”,是說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鎸@樣的句子,一般情況下我們要按照原句的“格式”直接翻譯,即保留“原修辭格”:井底之蛙,不可能與它討論大海的問題;夏蟲,不可能與它討論結(jié)冰的問題?! ?二)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賈誼《過秦論》)  (三)大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史記》)  (二)(三)中的“藩籬”和“秋毫”如果直接翻譯就是:籬笆圍墻;秋天鳥身上新長的細小羽毛。顯然與文意不合。那么,我們只能“還其本來面目”:把“藩籬”譯為“邊防屏障”;把“秋毫”譯為“細小的東西”。是保留比喻的修辭格,還是直接把比喻意義翻譯出來,要看文章的具體情況。我們只要遵循一個原則:譯文意思既明白清楚,又生動形象。  又如:(四)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間。(蘇軾《留侯論》)“草野”是借代,那么如何翻譯,才能使得既保留文意的準確性,又顯示文意的生動性。讓我們來作一個比較?! 〔菀埃褐弊g――荒草野地;意譯――民間;直譯加意譯――荒草野地的民間?! ∪N翻譯方法都屬于“信”(譯文準確地表達原意,不曲解原意)和“達”(譯文通順明白,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沒有語病)。但是從“雅”(在準確通順的基礎上表達得生動優(yōu)美,再現(xiàn)原文的風格和神韻)的翻譯要求看,前兩種情況似乎略遜色些。所以,可以采用直譯加意譯的方法,使得文意準確通順又生動優(yōu)美?! 》g“比喻”和“借代”,以“明白”、“生動”為遵循的準則?! ∥幕饬x中最多出現(xiàn)的是委婉辭。由于政治、民俗、習慣等原因,古人說話,常常采用一種迂回的表現(xiàn)方法,不把意思直接說明白。所以我們在翻譯時要透過字面體會到作者的“真情”所在。  例如:  (五)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賤息舒祺,雖少,愿未及填溝壑而委之。(《戰(zhàn)國策》)  (六)此相國之手植者。自相國捐館,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斬焉,慧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長無尋焉,數(shù)無百焉。(《養(yǎng)竹記》白居易)  古人一般情況下,諱病諱死,所以不直接說出“死”這個字眼,而且根據(jù)死者的地位,又有許多“等級”的表述。這種“委婉”的說法我們今天也使用,只是沒有古人那么繁文縟節(jié),那么等級鮮明。這類“委婉”,我們翻譯時一般均可以直接地譯成“死”的意思。.. .  (七)若以越國之罪為不可赦也,將焚宗廟,系妻孥,沉金玉于江。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國語》)  古人在下對上(臣對君、晚輩對長輩、妻對夫等)的對話中,在涉及違背道德的事情上,在外交辭令的交流時,往往大量地使用委婉語言。畫線的內(nèi)容意思是“有全副武裝的兵士五千人,如果將他們致于死地,那么一個就可以頂上兩個,這樣就等于用一萬名戰(zhàn)士來同你作戰(zhàn)了”。這樣說,在外交辭令上既堅持強硬有理的尊嚴,又顯得委婉恰當。高中課文《秦晉殽之戰(zhàn)》較多地出現(xiàn)“委婉”的用法。這類“委婉”,我們翻譯時要把“真情”直接翻譯出來,使得整個句子的含義通順、清楚?! ∥竦姆椒ㄝ^多地運用于人物的語言中。由于說話人身份的不同,說話人之間地位的不同,說話時環(huán)境場合的不同,以及禮節(jié)、習俗的不同,委婉語在文言文中相當普遍。翻譯時一定要把委婉的“豪華”外衣脫去,把文意的“真情”翻譯出來?! 》g“委婉”語,以“準確”、“清楚”為遵循的準則?! ∥难晕闹猩婕暗降男揶o以及文化,往往是與作者所在的特定的歷史條件相吻合的,所以在翻譯句子的過程中,不能忽略了文章(作者)所處的歷史背景?! ∏杏洠盒揶o、文化、歷史一個也不能少。十一、文言文翻譯口訣首覽全篇,掌握大意。句不離段,詞不離句。難解句子,前后聯(lián)系。跳躍句子,補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譯。省略倒裝,都有規(guī)律。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考察全句。領會語氣,句子流利。對照原文,盡量直譯。附: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lián)系后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lián)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嗣孛?,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guī)律?! 嵲~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g完之后,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十二、巧據(jù)對文釋古文古文中,結(jié)構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上下兩個句子,其對應位置上的詞語,我們把它叫做對文。閱讀古文遇到這種情況時,根據(jù)對文構成的特點,推斷其中的不明白的詞語,有助于我們對文言詞語作出準確解釋?! ∫?、對文的意義往往是相同的  ①蟬則千囀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與朱元思書》) ?、谥也槐赜觅?,賢不必以。(《涉江》) ?、郏ㄈ司┠挥笾乙宰詾?,舉賢以自佐。(《屈原列傳》)  上述句子,每句中都有兩個加黑的詞,其中一個詞的詞義容易理解,而另一個詞的詞義較難把握,但由于兩個詞語屬于對文,我們可以根據(jù)“對文的意義往往是相同的”規(guī)律由“易”推“難”,找到其中較難把握的那個詞語的意思。如①中“叫”字易懂,我們可以推斷出“囀”也做“叫”解;②中“以”字難于理解,但借助“用”字我們可以推斷出“以”也是“被任用”的意思;③.. .中“佐”釋為“輔佐”非常明顯,我們可以據(jù)此推斷“為”也做“輔佐”解?! 《?、對文的意義有時是相反的  古文中,對文的意思有時相反。借助這一行文規(guī)則,有助于我們利用已知信息正確推斷某些詞語的意思。如:  ①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盛”與“卑”構成對文?!氨啊钡囊馑肌暗汀蔽覀兤綍r較熟悉,借助它的詞義聯(lián)系語境便可推知“盛”的意思是“高”?! 、诿芬造槊?,正則無景(《病梅館記》)  “欹”與“正”構成對文,借助“正”可以理解“欹”的反義為“不正”“傾斜”的意思。  三、對文雖無意義上的相同或相反關系,但詞類相同  借助對文的這種行文特點,我們可以先推斷出一個詞的詞性,進而推斷出這個詞的正確意思。如: ?、賻чL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诿晒蕵I(yè),因遺策(《過秦論》) ?、蹞?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同上)  上述句子,①中,我們可以借助“帶”將“冠”定為動詞,根據(jù)語境進而解為“戴”;②中,借助“蒙”可以推斷“因”為動詞,進而釋作“沿襲”;③中,我們借助“地”可推斷“固”為名詞,進而解釋為“堅固的地方”?! ‘斎唬鶕?jù)這種方法釋詞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當對對文的兩個詞語都不理解時,就需要借助其它的釋詞方法,才能對文言詞語作出準確解釋。盡管如此,它仍不失為一種有用的釋詞方法。十三、文言文翻譯題的題型變化和解答技巧“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是高考中相對穩(wěn)定的一個考點,每年高考均于此點設題。但又穩(wěn)中有變。其變化主要在題型,近五年高考中文句翻譯中出現(xiàn)過下列題型:  1、一句四譯 ?。?997)“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A、囚徒流放和處死,都有等級次第  B、囚徒流放和處死,都有相等的差別  C、服勞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相等的差別  D、服勞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級次第  答案:D。此題實際上是考查對三個文言實詞的解釋。徒:服勞役;流:流放;等差:等級次第。A、D兩項錯解“徒流”,C項錯解“等差”  2、兩句兩譯 ?。?998)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確的意思是 ?、倨渥锂斉c童貫等②帝殊有難色  A、①他的罪責應當歸于童貫等人②皇上有十分為難的神色  B、①他的罪責應當歸于童貫等人②皇上有特殊的為難神色  C、①他的罪責應當與童貫一樣?、诨噬嫌刑厥獾臑殡y神色  D、①他的罪責應當與童貫一樣?、?. .皇上有十分為難的神色   答案:D。該題考查文言文翻譯,但立足點卻在對文言實詞的解釋。題目給出的兩個例句,選擇“等殊”兩個實詞,給出兩種解釋,交叉組合為四個選項?!暗取?,等同,“殊”,十分。只要理解這兩個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答案不難選擇?! ?、四句四譯 ?。?999)下列各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確的一項是  A、在郡多有出息——在郡中有多方面的發(fā)展前途  B、徑將我入青云間——直接把我?guī)肟~緲的云天中  C、啟聽淮北取糴——向上報告說應當聽任淮北民眾來購買糧食  D、遂得商估往還——于是使得商販之間能夠自由交往  答案:B。A項錯在對“出息”的理解上,應為“產(chǎn)業(yè)多有收益”。C項錯在對“聽淮北取糴”的理解上,應為“聽任百姓前往淮北取糴”。D項錯在對“商估往還”的理解上,應為“淮河南北商人可以北往南來”。.. .   ?。?000)下列各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A、食畢,復隨旅進道——吃完飯以后,又跟隨旅伴上路  B、先其將歸,請假還家——早就要帶他回去,于是請假回家  C、陰資裝,百余里要之——暗中準備盤纏;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賜絹答謝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給自己的絹答謝他,并把他打發(fā)走?! 〈鸢福築。此項錯點設在“先其將歸”,文中的意思是“在他將要回去之前”,指胡質(zhì)帳下都督想趕在胡威回家之前去預先迎侯他。選項用“早就要帶他回去”進行干擾,考查考生是否準確理解了“先其將歸”的含義?! ∫痪渌淖g式題型,97年以前多有采用。從97年試題可以看出,考查的面較窄(僅一句)、文言實詞的考查點重復(主要考查3個實詞的含義,不看上下文亦可答題),易從選項本身推敲答案(組錯形式:B=A+C,D項贅余)?!  皟删鋬勺g”式題型。98年以前經(jīng)常采用。通常的命題方式是,兩句話中各選擇一個實詞,每個實詞提供兩種解釋,然后交叉構成4個選項,命題的著眼點在由實詞貫通文意?! 〗鼉赡瓴捎谩八木渌淖g”式題型,避免了試題編制的繁復和試題文字的冗長,更能突出“在文中的意思”這一要求,更加符合“文言文翻譯”的意旨?! ∮纱丝梢?,文言文翻譯題的“穩(wěn)中求變”表現(xiàn)于下列方面:  1、題量減少,分值降低。題量由兩個(1996)減為一個(1999),分數(shù)由6分(1996)降為3分(1999)。但試題覆蓋面反而加大,對能力的考查要求絲毫沒有降低?! ?、試題簡明,干擾減輕。一句一譯。試題明確,便于編制,也減少了對考生思維不必要的干擾??忌乃季S必須落實在閱讀材料上,失去了利用選項比照的條件?! ?、強調(diào)整體,感知語境。考查的語句中沒有特別難懂的詞語,譯文不再在關鍵詞語的理解上設置過多的障礙,而是強調(diào)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與對文言實詞、句式的考查有了更為明確的分工。  文言文翻譯題常用的錯點設置方式有扭曲詞義、無中生有、故意遺漏、不合語境等。解答這類題目,應注意下列方面:  1、題目信息  應注意聯(lián)系最后一道題(近兩年為16題),領略文言選段的整體和局部意義。如為逆選題,一錯三對,正確項可幫助理解文意。如2000年題,如能首先識別C項中都督“善于逢迎”“曲意巴結(jié)”,“讓胡質(zhì)知道此事”這一說法的錯誤,則“早就要帶他回去”這一錯譯不難識別?! ?、文后注釋  試題后所附注釋絕非可有可無,制服清注釋對從整體上理解文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98年題所附的5條注釋,有助考生理解北宋欽宗、高俅、童貫、李若水間的關系,弄清這種關系,有助判別“其罪當與童貫等”譯文的正誤?! ?、語境意義  文章中的前后句子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制約、相互闡釋的關系。弄清其間的聯(lián)系,有助于判斷譯文的正誤。95年題中有“承襲茅土”一語,下文接言“位至方伯”,接言“封侯開國”,可見句意為“承襲公侯爵位”?! ?、人情事理  一般情況下,所敘之事總得合乎人情事理。這也有助于推敲譯文。96年題翻譯“永械致之府,府為并它縣追還”一句,譯文作“郭永持兵器把他們押送到府”(A、B項),“府中因此把郭永連同其它知縣全都召回”(D項)。字面上較難看出問題。然揆情度理,大谷知縣郭永何須親自“持兵器”“押送”?府中又緣何要將“其它知縣全都召回”?顯與情理捍格。意思應為“郭永給他們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連同派往其它縣的人全部召回”(C項)。  5、準確完整  “信、達、雅”是譯文基本要求,譯文缺漏主要信息則難稱“信”。99年題,譯“遂得商估往還”作“于是使得商販之間能夠自由交往”,即不能言“信”?!吧坦劳€”應指淮河南北商販往還,因前文有“舊制了淮禁不聽商販則度”句?! ?、溯本追源  出句由詞組成。對中學教材中的文言實詞的意義的遷移能力強,無疑對判斷譯句的正誤大有裨益。2000年題中有“因取所賜絹答謝而遣之”句,關鍵詞是“因、向、遣”?!犊兹笘|南飛》:“因求假暫歸”“及時相遣歸”,《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聲”,熟悉這些句子,“于是拿出先前給自己的絹答謝他,并把他打發(fā)走”這一譯文正確應不難判斷?! ∥难晕姆g題解答的關鍵是,將題面內(nèi)容置于原文語境中細加考察,前后文意諧調(diào),即為正確選項,前后文意窒礙抵捂,則為錯項無疑,近兩年的試題告訴我們,對語境意義的理解,是考察的側(cè)重點,也是答題的著眼點。第二部分文言文翻譯實戰(zhàn)演練一、名句翻譯1.所謂修身在正其者,身有所忿憤。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2.子曰:“素隱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為之亦。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亦。君子依孚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3、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于齊、楚。(1)事齊乎?事楚乎?”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2)鑿斯池也,筑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盉4.. .孟子曰:“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盽5.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V@@#6冉有曰:"夫子為衛(wèi)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7.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j.Zl+8.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9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1)“原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mk010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11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12子張問仁于孔子??鬃釉唬骸澳苄形逭哂谔煜聻槿室??!薄罢垎栔??!痹唬骸肮А?、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參考答案:1、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雖然看見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雖然在聽,但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但卻一點也不知是什么滋味。所以說,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必須端正自己的心思。2、真正的君主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3、(1)是歸服齊國呢好,還是歸服楚國呢好?(2)把護城河挖深,把城墻筑堅固,與老百姓一起堅守它,寧可獻出生命,老百姓也不退去。4、孟子說:“本來很近的路,卻偏偏要跑老遠去求;本來很容易的事,卻偏偏要往難處去做;其實只要人人親近自己的親人,尊敬自己的長輩,天下就可以太平了?!?、孔子說:"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6、(孔子)說:"古代的賢人。"(子貢又)問:"他們有怨恨嗎?"(孔子)說:"他們求仁而得到了仁,為什么又怨恨呢?"(子貢)出來(對冉有)說:"老師不會幫助衛(wèi)君。"|G;N7、孔子說:"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這就可以了。"孔子又說:"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見到始終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這也就可以了。沒有卻裝作有,空虛卻裝作充實,窮困卻裝作富足,這樣的人是難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8、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能有什么因難呢?"9(1)"愿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2)"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 .10、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嗎?”孔子說:“自己問心無愧,那還有什么憂愁和恐懼呢?”11、哀公說:“現(xiàn)在抽十分之二,我還不夠,怎么能實行徹法呢?”有若說:“如果百姓的用度夠,您怎么會不夠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夠,您怎么又會夠呢?”12、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二、文言文翻譯熱題1、閱讀下面文言語段,按要求翻譯。(8分)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注)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注:淫慢,過度享樂與怠慢。將畫線的三句話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2)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3)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2、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譯畫線的句子。(8分)(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遍g召問郡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敝魇氯闾厣蠒f余言。帝怒,問廷臣?;蛑钙鋾弧按瞬痪?,此誹謗非法?!眴栧?,對曰:“彼盡忠于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保ā睹魇?宋濂傳》)[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1)誠然,卿不朕欺(2分)譯文:(2)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3分)譯文:(3)微景濂,幾誤罪言者(3分)譯文:3、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始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大學》)(1)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慊。(3分)譯文:(2)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3分)譯文:.. .(3)此謂誠于中,形于外。(2分)譯文: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者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必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學記》5、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臣光(司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1)昔齊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晉文公不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棄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廢徙木之賞。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稱刻薄,又處于戰(zhàn)攻之世,天下趨于詐力,猶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況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分)譯文:(1)(2)6、把下面兩段文言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貧而不可得也。貴而能貴人者,欲賤而不可得也。達而能達人者,欲窮而不可得也?!保ā墩f苑?雜言》)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無思也。有而不施,窮無與也。是故君子少思長則學,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荀子?法行》)(1)達而能達人者,欲窮而不可得也。答:(2)有而不施,窮無與也。答:7、翻譯: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墻,毀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去之貓也?”(1)盍去諸?(2分)譯文:(2)是非若所知也。(2分)譯文:(3)不病于無雞乎?(1分)譯文:(4)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去之貓也?(3分)譯文:8、閱讀下面文段,翻譯畫線的句子。(5分).. .越石父賢,在縲紲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标套佑谑茄尤霝樯峡?。①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②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9、閱讀下面的文字,翻譯劃線的句子。(5分)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憂色。申公巫臣進曰:“君退朝而有憂色,何也?”楚王曰:“吾聞之,諸侯自擇師者王,自擇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議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國其幾于亡矣,吾是以有憂色也?!保▌⑾颉缎滦?雜事第一》)[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稱的謙詞。(1)諸侯自擇師者王,自擇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3分)(2)吾國其幾于亡矣,吾是以有憂色也。(2分)10、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將畫線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于傳有之?!痹唬骸俺紡s其君可乎?”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八章)(1)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___________________(2)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____________________11、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畫線的句子。(5分)西施病心而顰(pín,皺眉頭)其里,其里之丑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1)其里之丑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譯文:(2)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譯文:12、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士不以利移,不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雖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偽不如拙誠。學問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誨不厭,所以治人也。所以貴虛無(注)者,得以應變而合時也。(《說苑》)(注)虛無:虛心、謙虛的意思。①士不以利移,不為患改(2分)②故曰巧偽不如拙誠(2分)③學問不倦,所以治己也(2分).. .④所以貴虛無者,得以應變而合時也(2分)參考答案:1、(1)如果不能做到內(nèi)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有明確的志向,如果沒有一種寧靜的心態(tài),就不能達到一種高遠的目標。(3分)(2)追求享樂或安于怠惰,就不能奮發(fā)向上,性情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3分)(3)年華隨著時間而流逝,意志被時間所消磨,于是成了枯枝落葉,這樣大多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2分)2、(1)確實如此,你不欺騙我。(注意“誠然”的解釋和“不朕欺”的語序,各1分(2)陛下剛剛廣開言路,怎么能過分給他加罪?(譯出大意,1分。譯對“方”和“深罪”,各1分)(3)如果沒有景濂,我?guī)缀蹂e怪進言的人。(譯出大意,1分。譯對“微”和“幾”,各1分)3、(1)好像厭惡臭氣,喜愛美麗的顏色那樣(出自至誠),這就是說的自己意念誠實,心安理得。(慊:滿足,大意對即可。重點詞:“惡”、“好”。)(2)(他們)見到那些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就顯出遮遮掩掩的神態(tài),隱藏他們所做的壞事,裝出一副善良的樣子。(厭:(yā)通“壓”,這里有“隱蔽”之類的意思。關鍵字:厭,掩,著)(3)這就是說,內(nèi)心的真實思想一定會表露到外面來。4、(1)人們學習,或貪多務得,或知識面過窄,或懼怕艱苦,或淺嘗輒止。(2)(教師)了解這些心態(tài),然后才能矯正這些缺點。5、臣司馬光說:誠信,是國君最大的寶貝。國家被百姓保護,百姓被誠信保護。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騙天下,霸主不欺騙鄰國,善于治理國家的人不欺騙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騙親人。從前齊桓公不背棄曹沫的盟約,晉文公不貪婪討伐原國的利益,魏文侯不放棄與虞人的約定,秦孝公不廢除徙木的獎賞。這四位國君,他們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衛(wèi)(商)鞅更算得上刻簿,當時又處在戰(zhàn)爭攻伐的時代,天下人都趕著用欺詐作為手段,他們尚且不敢忘記以誠信來蓄養(yǎng)民眾,何況作為太平盛世時侯的執(zhí)政者呢!6、(1)自己通達又能讓別人通達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2)富有時不施舍,窮困時就沒人援助。7、(1)為什么不扔掉(趕走)這只貓呢(采分點“盍”、“諸”兩個兼詞)(2)這不是你所了解的(采分點判斷句式和“是非”、“若”)(3)我不擔心沒有雞嗎(采分點“病”是活用)(4)沒有雞,不吃雞也就罷了,距離饑寒還很遠,像這樣,為什么要扔掉(趕走)這只貓呢,(采分點“則己耳”的語氣,“去”、“猶”和“若”、“之”、“何”)8、①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見他,就解下左邊的馬把他贖下來,用車載著他回家,越石父沒有道謝。(3分,重點:“遭之途”,“左驂”,“弗謝”的主語)②.. .了解我卻不以禮相待,還不如被拘禁。(2分,重點:“而”,“縲紲”?!肮獭笔潜緛淼囊馑?,可靈活處置。比如譯為“本來”、“原來”、“實在”、“真”、“還”等均可?!凹骸笨勺g為“這個人”。)9、(1)諸侯能自己選擇老師的,就能稱王;能自己選擇朋友的,就能稱霸;自滿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會亡國。(三個分句,每句1分)(2)我們國家大概接近滅亡了吧,我因此現(xiàn)出了憂愁的神色。(兩句話,每句1分)10、(1)商湯王流放夏桀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有這樣的事嗎?(放:流放,諸:“之乎”的合音,各1分(2)我只聽說過周武王誅殺毀滅仁愛、正義的殷紂,沒有聽說他殺過君主。(給分點為“一夫”、“弒”和省略成分“周武王”,各1分)11、(1)那同村的丑女人看見了覺得西施那樣子挺美,回家后也捧著胸口,皺著眉頭在村里走來走去。(2)村里的那個丑女人只看到西施皺眉的樣子美,卻不知西施皺眉為什么美。12、①士人不會因為私利而轉(zhuǎn)移志向,不會因為禍患而改變節(jié)操。(或“士人不會因為私利或禍患而改變他的志節(jié)②所以說奸詐虛偽不如笨拙誠實。③求學問道毫不倦怠,是用來修養(yǎng)自己的。④(士人)崇尚謙虛的原因,是這樣能夠順應變化而又符合時宜。三、翻譯下面語段中的語句1.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翻譯文中劃線句(5分)予嘗按次春秋以來,屈原之騷疑于怨,伍胥之諫疑于脅,賈誼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詩疑于憤,劉蕡之對疑于亢[1]。然推孔子刪《詩》之旨而裒[2]次之,當亦未必無錄之者。君既沒,而海內(nèi)之縉紳大夫,至今言及君,無不酸鼻而流涕。嗚呼!集中所載,《鳴劍》、《籌邊》諸什,試令后之人讀之,其足以寒賊臣之膽,而躍塞垣戰(zhàn)士之馬,而作之愾也固矣。注:[1]亢:過甚。[2]裒:póu,聚集、收集。⑴君既沒,而海內(nèi)之縉紳大夫,至今言及君,無不酸鼻而流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其足以寒賊臣之膽,而躍塞垣戰(zhàn)士之馬(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艱。烏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圖,以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譜,以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下面文言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夏四月,皇太孫自北邊南還,執(zhí)政皆迎于上都之北。伊實特穆爾謂晉王噶瑪拉曰:“宮車晏駕,已逾三月,王為宗盟之長,奚俟而不言?”噶瑪拉遽曰:“皇帝踐阼,當北面事之。”甲午,皇太孫即位于太安閣。巴延握劍立殿陛,述所以立皇太孫之意,辭色俱厲,諸王股栗,趨殿下拜。——摘自《續(xù)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一元紀九①宮車晏駕,已逾三月,王為宗盟之長,奚俟而不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巴延握劍立殿陛,述所以立皇太孫之意,辭色俱厲,諸王股栗,趨殿下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5分)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比缰浞橇x,斯速已矣,何待來年?(《孟子?滕文公下》)①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2分)譯文:②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3分)譯文:5.閱讀下面文字,翻譯劃線的句子。(5分)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憂色。申公巫臣進曰:“君退朝而有憂色,何也?”楚王曰:“吾聞之,諸侯自擇師者王,自擇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議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國其幾于亡矣,吾是以有憂色也?!保▌⑾颉缎滦?雜事第一》)[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稱的謙詞。(1)諸侯自擇師者王,自擇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3分)譯文:(2)吾國其幾于亡矣,吾是以有憂色也。(2分)譯文:參考答案1.(1)先生逝世以后,國內(nèi)的官吏直到今天談起先生,沒有一個不鼻子發(fā)酸而流下眼淚的。(“既”1分,其他1分)(2)那足以叫奸臣膽寒,使邊陲戰(zhàn)士的戰(zhàn)馬飛馳。(“其”1分,使動用法1分,“塞垣”1分)2.接觸到它之后,才能了解它;[親自]實踐之后,[才]知道[什么是]艱難。翻閱五岳圖,認為了解了山,還不如砍柴的人[邁出去]一步[了解得多]。3.(1)皇帝逝世,已超過三個月了,晉王您是宗族盟長,還等什么而不說句話呢?(2)巴延握劍站在宮殿臺階上,講述立皇太孫為皇帝的原因,語氣表情都非常嚴厲,各位王爺嚇得腿打顫,急忙到殿下叩拜(新皇)。4.(1)有人告訴他說:“這不是有道德的人的行為。”(“或”,解對1分;“是非”,解對1分)(2)如果知道這樣做不合禮義,就應該迅速停止,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一句1分,第一句重在“其非義”,第二句重在“速已”,第三句重在反問句式解釋出來)5.(1)諸侯能自己選擇老師的,就能稱王;能自己選擇朋友的,就能稱霸;自滿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會亡國。(三個分句,每句1分)(2)我們國家大概接近滅亡了吧,我因此現(xiàn)出了憂愁的神色。(兩句話,每句1分)參考譯文:楚莊王謀劃一件事情,做得很妥當,群臣沒有誰能趕上他,退朝以后,臉上露出憂愁的神色。申公巫臣進前說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憂色,這是為什么呢?”楚王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諸侯能自己選擇老師的,就能稱王;能自己選擇朋友的,就能稱霸,自滿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會亡國?,F(xiàn)在憑我這樣沒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們國家大概要滅亡了吧,我因此現(xiàn)出了憂愁的神色?!彼?、文言文語段翻譯1.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道亡者數(shù)十人,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鄙洗笈?,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鄙显唬骸叭羲氛哒l?”何曰:“韓信也。”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計,公無所追;追信,詐也?!焙卧唬骸爸T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蓖踉唬骸拔嵋嘤麞|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蓖踉唬骸拔釣楣詾閷??!焙卧唬骸半m為將,信必不留?!蓖踉唬骸耙詾榇髮ⅰ!焙卧唬骸靶疑?。”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拜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妒酚?淮陰侯列傳》.. .1.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論(大事),蕭何認為他的才能出眾。(劉邦的軍隊)到了南鄭,部下的將領在半路上逃跑的就有幾十個人,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已經(jīng)多次向漢王(按:此處“上”指劉邦,當時稱為漢王)推薦自己,漢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消息)報告(給漢王),自己就去追韓信。有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非常生氣,如同失去了左右手一樣。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漢王,漢王又生氣又高興,罵蕭何說:“(聽說)你逃跑了,為什么呢?”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趕逃跑的人。”漢王說:“你所追的是誰?”蕭何說:“是韓信。”漢王又罵說:“(我部下的)眾將逃跑的有幾十個,你一個也沒有追;(現(xiàn)在說)追趕韓信,(這是)說謊?!笔捄握f:“(像其他)將領(這樣的人才)容易得到。至于像韓信(這樣的人才),天下的人才沒有比得上他的。大王如果想永久地在漢中稱王,那么沒有用得著韓信的地方;如果想爭奪天下,那么除了韓信就沒有可以跟他商量大事的人了。這就看大王的決策怎么定了?!睗h王說:“我也想向東(爭奪天下)了,哪里能長久呆在這里郁郁不得志呢?”蕭何說:“大王既然打定主意要向東(爭奪天下),那么如果能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如果不能重用韓信,韓信最終還是會逃跑的?!睗h王說:“我看在你的份上讓(他)做將軍。”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會留下來?!睗h王說:“(那么就)拜他為大將?!笔捄握f:“好極了?!庇谑菨h王就要召來韓信拜他為大將,蕭何說:“大王一向(對人才)輕慢無禮,現(xiàn)在要拜大將卻好像呼叫一個小孩一樣,這正是韓信想離開的原因啊。大王(既然)決定要拜他為大將,(就要)選一個好日子,(您自己要)齋戒,設立壇場,準備好各種禮儀,才可以(舉行儀式)?!睗h王答應了他。眾將領(聽到要拜大將的消息)都很高興,人人都自以為能被拜為大將。等到拜大將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被拜為大將的)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很吃驚。2.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韓信反。高帝問諸將,諸將曰:“亟發(fā)兵坑豎子耳?!备叩勰弧栮惼?,平固辭謝,曰:“諸將云何?”上具告之。陳平曰:“人之上書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痹唬骸靶胖??”曰:“不知。”陳平曰:“陛下精兵孰與楚?”上曰:“不能過?!逼皆唬骸氨菹聦⒂帽心苓^韓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將不能及,而舉兵攻之,是趣之戰(zhàn)也,竊為陛下危之。”上曰:“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會諸侯。南方有云夢,陛下弟出偽游云夢,會諸侯于陳。陳,楚之西界,信聞天子以好出游,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謁,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备叩垡詾槿?。--《史記?陳丞相世家》2.漢高祖六年,有人上書告發(fā)楚王韓信謀反。漢高祖向眾將詢問(對策),眾將領說:“馬上發(fā)兵消滅這小子?!睗h高祖(聽了之后)沒有說話。(漢高祖又)問陳平,陳平堅持不發(fā)表意見,說:“眾將領都說些什么?”高祖(把眾人的意見)全都告訴他。陳平說:“有人上書說韓信造反這件事,還有別的人知道嗎?”(高祖)說:“沒有?!标惼秸f:“韓信知道這件事嗎?”(高祖)說:“不知道?!标惼秸f:“陛下的精兵跟楚國比,誰更強呢?”高祖說:“(我的精兵)不能超過(楚國的精兵)。”陳平說:“陛下的將領(在)用兵打仗(上)有能夠超過韓信的嗎?”高祖說:“沒有人比得上(韓信)?!标惼秸f:“現(xiàn)在(陛下的)部隊不如楚國(的部隊)精銳,而將領(在用兵打仗上)不能夠比得上韓信,卻出兵進攻韓信,這是在催促他跟你打仗,我私下里替陛下(對此)感到危險?!备咦嬲f:“(那么)該怎樣對付(這件事)呢?”陳平說:“古代天子有巡察天下,召集諸侯(的做法)。南方有云夢這個地方,陛下只管假裝外出巡游云夢,在陳地召集諸侯。陳地在楚國的西邊邊境上,韓信聽說天子因為愛好外出巡游,看形勢必然沒有什么大事,就會到國境外來拜見陛下。(他來)拜見(的時候),陛下(就可以)趁機抓住他,這只是一個力士(就可以做得到)的事情而已?!备咦嬲J為(這話)有道理。3.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數(shù)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于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zhì),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于是忌進孫子于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選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3.孫臏曾經(jīng)跟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在魏國做官,成為魏惠王的將軍,自己認為才能比不上孫臏,就暗中派人把孫臏叫到魏國來。孫臏到了(魏國),龐涓害怕他才能超過自己,嫉妒他,就用辦法懲罰(他),弄殘了他兩條腿,并在他臉上刺了字,想讓他埋沒不被發(fā)現(xiàn)。齊國的使者到了魏國,孫臏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拜見(使者),說服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認為(他)才能出眾,偷偷的用車把他帶到齊國。齊國的將軍田忌對(孫臏)很友好,以賓客的待遇來接待他。田忌多次跟齊國的眾位公子下重賭注比賽跑馬。孫臏看到田忌的馬(跟眾位公子的馬)相差不是很遠,馬有上、中、下三個等級。于是孫臏告訴田忌說:“您只管重重地下注,我能夠讓你取勝?!碧锛上嘈潘脑挘R王和眾位公子下千金的賭注賽馬。等到臨近比賽時,孫臏(對田忌)說:“現(xiàn)在用你的下等馬跟他們的上等馬(比賽),用你的上等馬跟他們的中等馬(比賽),用你的中等馬跟他們的下等馬(比賽)。”三場跑馬結(jié)束后,田忌一場不勝而兩場勝利,終于贏得了齊王的千金。于是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qū)O臏)詢問兵法,就任命他為軍師。4.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于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具備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于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門下足矣?!钡檬湃?,馀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于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于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逼皆唬骸跋壬巹僦T下幾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泵煸唬骸俺寄私袢照?zhí)幠抑卸J顾煸绲锰幠抑?,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逼皆古c毛遂偕。--《史記》4.秦國圍困邯鄲,趙國派平原君(向楚國求救),(希望)跟楚國結(jié)盟。(平原君想)約上門下二十個有勇有力、文武兼?zhèn)涞拈T客一起(去楚國)。平原君說:“假如用文的手段能夠達到目的,就好了。(假如)用文的手段不能達到目的,就(一定要想別的辦法迫使楚國)在大殿之上歃血為盟,一定要結(jié)盟才能回來。隨行的人不必到外面去找,在門下的門客中找就行了。”找到了十九個人,其余的都沒有可取的,沒辦法湊夠二十個人。(平原君)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我聽說您將要到楚國去結(jié)盟,約定門下的二十個門客一起去,不到外面去找。現(xiàn)在缺少一個人,希望您就用我湊夠人數(shù)(一起)出發(fā)吧?!逼皆f:“先生您在我的門下有幾年了?”毛遂說:“(我)在這里三年了?!逼皆f:“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好像一把錐放在布袋里面,它的末端立即顯露出來?,F(xiàn)在先生您在我的門下三年了,身邊的人沒有稱贊您的話,我也從沒有聽過(一句關于您的好話),這(說明)先生您沒有什么才能。先生您沒有能力(去出使),還是留下來吧?!泵煺f:“我現(xiàn)在就請您(把我)放在布袋里面。如果我早一點能被放在布袋里面,就連整個尖端都顯露出來了,不僅僅是那末端而已?!逼皆K于跟毛遂一起(出使)。5.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為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比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奔袄▽⑿?,其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蓖踉唬骸昂我??”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耳進食者以十數(shù),所友者以百數(shù);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于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愿王勿遣?!蓖踉唬骸澳钢弥嵋褯Q矣?!崩敢蛟唬骸巴踅K遣之,即如有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5.趙括從小時候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抵擋(自己)。(他)曾經(jīng)跟他父親趙奢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難倒他,但是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用兵打仗,是出生入死的事情,而趙括說起來卻很容易。假使趙國不讓趙括當大將就罷了,如果讓他當大將,斷送趙國軍隊的必然是趙括?!钡鹊节w括(被拜為大將)即將出兵的時候,他的母親上書告訴趙王說:“趙括(這個人)不可以讓他當大將?!壁w王說:“為什么?”(趙括的母親)回答說:“當初我開始侍奉他的父親時,(他)當時做大將,親自捧著飯把食物送給(別人)的有幾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幾百個;大王和宗室賞賜給他的東西全都把它送給軍中將士和士大夫,從(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過問家里的事?,F(xiàn)在趙括剛當上大將,就面朝東方接受朝拜,軍中將士沒有敢抬起頭來看他的,大王所賞賜的金銀財寶,(他)都拿回來藏在家里,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買下來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趙括)跟他的父親相比如何呢?他們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壁w王說:“老太太你的意見還是先放在一邊吧,我已經(jīng)打定主意了?!壁w括的母親于是說:“大王最終決定要派他出兵,那么如果有不順利的情況發(fā)生,我能夠不受到連累嗎?”趙王答應了她。..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熱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