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預防

牙周病的預防

ID:77045541

大?。?.31 MB

頁數:101頁

時間:2023-06-02

牙周病的預防_第1頁
牙周病的預防_第2頁
牙周病的預防_第3頁
牙周病的預防_第4頁
牙周病的預防_第5頁
牙周病的預防_第6頁
牙周病的預防_第7頁
牙周病的預防_第8頁
牙周病的預防_第9頁
牙周病的預防_第10頁
資源描述:

《牙周病的預防》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第5章牙周病的預防學習目標1.簡述牙周病的病因與臨床表現2.說出牙周病三級預防的內容3.說出機械性、藥物性控制菌斑的常用方法4.說出社區(qū)牙周保健的模式5.簡述相關局部因素的控制方法第1節(jié)牙周病的發(fā)病因素與臨床表現一、概述牙周病是指發(fā)生在牙齒支持組織(牙周組織)的慢性、進行性、破壞性疾病。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世界大多數人口中廣泛流行。牙周病早期常無自覺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癥狀明顯時,往往已進入晚期,有的甚至不能治療而拔除。因此,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十分重要。發(fā)病過程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一)始動因子——牙菌斑

2、新概念認為:牙菌斑是一種細菌性生物膜,為基質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間或修復體表面的軟而未礦化的細菌群體,不能被水沖去或漱掉。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一)始動因子——牙菌斑牙菌斑的分類及特點菌斑按其附著部位,分為齦上菌斑和齦下菌斑齦上菌斑:附著在齦緣以上的臨床牙冠上,包括光滑面菌斑、he面點隙裂溝菌斑、鄰面菌斑和頸緣菌斑。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二)局部促進因素1.牙石牙石是一種沉積于牙面或修復體表面的礦化或正在礦化的菌斑及軟垢。可分為齦上牙石和齦下牙石兩種。牙石的致病作用主要有:①菌斑細菌及其毒性產物的危害;②機械性刺激

3、:牙石本身堅硬粗糙,可損傷齦溝上皮并降低其抗病能力,當炎癥發(fā)生后又可促進炎癥的發(fā)展。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二)局部促進因素2.軟垢由微生物、脫落的上皮細胞、白細胞、唾液蛋白及少量食物碎屑混合而成。疏松地附著在牙面、修復體、牙結石和牙齦上。3.食物嵌塞在咀嚼過程中,食物被咬合壓力楔入相鄰兩牙的牙間隙內,稱為食物嵌塞。根據食物嵌塞的方式,可分為垂直型食物嵌塞和水平型食物嵌塞兩種。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二)局部促進因素4.創(chuàng)傷牙周組織的健康有賴于正常的咬合力的刺激,當咬合力過大或方向異常,超過牙周組織的承受能力時,即發(fā)生牙周組織的

4、損傷。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二)局部促進因素5.不良修復體鄰面充填體的懸突,修復體邊緣不密合,活動義齒的卡環(huán)位置不當,基托邊緣過緊,正畸治療中矯治器佩戴不當等,不但直接壓迫和刺激牙齦組織,而且影響菌斑清除,可加重原有牙齦炎癥或引起牙齦增生。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二)局部促進因素6.錯he畸形牙的錯位、扭轉、過長或萌出不足等,均易造成鄰面接觸點位置改變或邊緣高度不一致,有利于菌斑堆積,亦可造成創(chuàng)傷性he、食物嵌塞等。促使牙周炎發(fā)生或加重。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二)局部促進因素7.不良習慣吸煙不良刷牙習慣磨牙癥單側咀嚼習

5、慣其他不良習慣:經常咬指甲、煙斗、咬瓶蓋等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內分泌因素雌激素可使牙齦上皮過度角化,刺激骨形成和纖維組織形成,雌激素缺乏可致齦上皮萎縮,牙槽骨疏松,牙骨質沉積減少;糖尿病也是牙周病的危險因素,II型糖尿病病人發(fā)生牙周病的危險性比無糖尿病者高3倍。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激素、甲狀旁腺激素等分泌過多或不足也可使牙周病加重。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遺傳因素遺傳因素的作用是可增加宿主對牙周病的易感性,能影響和改變宿主對微生物的反應,并決定疾病是否進展與嚴重程度。一些遺傳病也常伴有牙周破壞

6、,如周期性白細胞減少癥、粒性白細胞減少癥、唐氏綜合征、掌跖角化牙周綜合征等。二、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三)全身易感因素營養(yǎng)因素和代謝障礙蛋白質缺乏可引起牙齦、牙周結締組織變性、牙槽骨疏松;維生素C缺乏,結締組織的新陳代謝受到影響,可出現牙齦出血、牙齒松動,嚴重時發(fā)生壞血?。痪S生素D缺乏可影響鈣、磷代謝,使牙槽骨吸收或結構變疏松。三、主要臨床表現牙齦出血及炎癥早期病變局限在游離齦和齦乳頭,充血及炎癥使牙齦呈鮮紅或暗紅色,松軟易出血。三、主要臨床表現牙周袋形成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齦溝。牙齦炎時,由于牙齦腫脹或增生使齦緣增高,結合上皮位置正常,此

7、時稱假性牙周袋或齦袋。牙周炎時,結合上皮因炎癥破壞或刺激向根方增生,使齦溝底移向根方而形成牙周袋,此為真性牙周袋。三、主要臨床表現(三)牙槽骨的吸收吸收方式主要有水平型吸收;垂直型吸收;凹坑狀吸收等,其中最常見的為水平型吸收。骨吸收的程度,一般按吸收區(qū)占牙根長度的比例來描述,如吸收為根長的1/3、1/2、2/3等。牙槽骨吸收的程度與炎癥持續(xù)的時間和嚴重程度有關。三、主要臨床表現(四)牙松動和移位牙周炎時牙槽骨吸收,牙周組織支持功能受到影響,牙齒發(fā)生松動、移位。牙齒松動與牙周組織破壞程度和牙根數目及形態(tài)有關,在同樣病變下多根牙比單根牙穩(wěn)固;根分叉角

8、度大者較穩(wěn)固。牙齒移位好發(fā)于前牙,一般向he力方向移位較常見,常伴有牙齒扭轉。第2節(jié)牙周病的三級預防一級預防是指在牙周組織受到損害之前防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