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探討幼兒教育之“道”:先秦道家哲學思想的啟示》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探討幼兒教育之“道”:先秦道家哲學思想的啟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以儒學為主流或主導的兼容道、釋、墨、法諸家思想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復合系統(tǒng)中,道家思想是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的子系統(tǒng)。道家浸潤滲透在中國人的思維和行為中,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有機內(nèi)涵,其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順應自然的行為準則、抱樸守真的價值取向、柔弱不爭的處世原則、崇儉抑奢的生活信條、重生養(yǎng)生的人生追求等,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和精神品質(zhì)。同時,道家思想與西方自然主義思想也存在著某種暗合與神似之處,但又超越了西方理性分析的思
2、維方式。道家思想看重求異性或發(fā)散性思維模式,要求擺脫經(jīng)驗知識的約束,注重自知和獨見,培養(yǎng)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力性,重視個體人格的塑造,這就與儒墨教育在內(nèi)涵上相異,在過程上相逆。鑒于此,本文試圖挖掘先秦道家哲學中的教育精髓,在反思當前幼兒教育弊端的基礎(chǔ)上,重新審視幼兒教育應循道,為教育改革提供理論支撐和歷史借鑒?! ∫?、道法自然:幼兒教育的價值取向 道是道家哲學最高范疇,居于核心地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第42章)。道是關(guān)于宇宙本體、事物規(guī)律和認識本質(zhì)的根據(jù)。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3、寂兮廖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25章)可見,自發(fā)生成的道不僅蘊涵著宇宙本體運動的總原理,而且以其超感覺性和實存性,展現(xiàn)出潛實在的質(zhì)樸。道家秉持天人合一觀,將天、地、人等世間萬物都和諧歸于道中,所以人與自然或社會與自然的關(guān)系都是超越的,體現(xiàn)出自然主義的基本精神。道既是天地的根源之始,又是萬物的生成之母;既是超越于萬物之上的無,又是內(nèi)在于萬物之中的有;天地萬物就在道又無又有的生成作用之中生生不息??傊?,在道家思想體系中,道既是宇宙萬物的本體,又是人類生
4、存秩序的普遍規(guī)律。道存在天地萬物之間,無處不在。天之道,不爭而善圣,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天X恢恢,疏而不失。(《老子》第73章)既然道是世界的本源,那又如何存在呢?道家明確指出道法自然。自然就是道自己使它這樣,這不僅僅指自然界,也指的是一種存在方式,更是指規(guī)律和規(guī)則。自然是與他然、物然、人然相對應的概念,所以他無為、物無為、人也無為,從而自然與無為又是高度一致的。無本身就是一種作用、一種力量,而且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力量。由于人、地、天最終皆法于道,所以講自然無為,也可以分析為天地之道自然無為,
5、人之道也自然無為。順乎自然是指按照時勢和事物的本性,不強行要求。無為而治中的無也只順乎自然而不加妄為,強為之意。道創(chuàng)生萬物,但并不是直接生產(chǎn)萬物,而是賦予萬物予生生不息的原理,萬物便是依靠這個原理而生的?! ≈袊糯逃以谔接懡逃c人的關(guān)系時,往往從人性的角度為切入點,道家也不例外。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雖未明確提出關(guān)于人性的理論,但是他認為人性應該像初生的嬰兒一樣,始終保持一種純真自然、質(zhì)樸無華的素樸狀態(tài),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第55章)。然而,隨著人涉世漸深,為了追求物質(zhì)利益而貪婪多欲,將人性
6、中的淳厚、純樸的德性喪失殆盡。因此,道家哲學認為教育應使人復歸嬰兒時的淳樸精神境界,找回失落的美德,恢復到原始的質(zhì)樸之性,即返璞歸真。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子。(《老子》第49章)正是基于這樣的人性論,道家反對人為的教育,強調(diào)自然人性?! 倪@種自然人性論出發(fā),道家主張教育應當尊重個性自然、自由地發(fā)展,返樸歸真是道的起點與終點。但一般人總以圣智、仁義、巧利為追求的東西,而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后天人為施加的教育違反自然人性,是對自然人性的壓抑、扭曲和戕害??梢姡鄬?/p>
7、于儒家強調(diào)對于人文理序的重建,道家則是在解構(gòu)人文主義所帶來的問題,并以回歸到自然純真的本我為主要追求目標,所以道家是以解構(gòu)來消解生命的種種負擔。道家強調(diào)的是教育的超功利性,看重的是教育對人的自然本性的促進作用,教育是一種生命的生長,是一種自我覺知的向上提升,不斷學習的歷程?! ∮變航逃響非笫裁礃拥膬r值取向,這是幼兒教育之道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有研究者指出:由于受我國古代讀書、識字教育觀念和蘇聯(lián)知識技能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我國幼兒教育中,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出現(xiàn)了過于看重學習的價值取向,強調(diào)幼兒通
8、過學習獲得知識、技能和道德,關(guān)注幼兒的將來而漠視幼兒的現(xiàn)在。在這種價值取向?qū)б?,幼兒教育日益功利化。孩子常常無法決定要學什么,老師、父母或許在無意中成為強迫孩子實現(xiàn)大人夢想的推手。他們希望孩子照著自己的理想標準發(fā)展,導致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老子》第24章)。教師者如果自我欲望在作怪,其實會遮蔽兒童,使之不明、不彰;教育者如果對孩子提出過高過多的要求,反而可能導致無功、不長。道家倡導的道法自然的教育目的論,強調(diào)自然是針對他然而發(fā),是沒有人為造作的自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