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古詩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妙用

初探古詩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妙用

ID:12000708

大?。?3.00 KB

頁數:8頁

時間:2018-07-15

初探古詩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妙用_第1頁
初探古詩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妙用_第2頁
初探古詩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妙用_第3頁
初探古詩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妙用_第4頁
初探古詩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妙用_第5頁
資源描述:

《初探古詩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妙用》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文科初探古詩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妙用○湖南邵陽新邵八中袁暢昌[內容提要]:詩詞入題,凸顯詩情畫意,豐富了歷史試題的結構和“面孔”,展現了歷史文化的博大與深厚;詩詞入題,有助于課程“三維目標”的落實,有助于考生加強“文史”間的聯(lián)系,提高文學修養(yǎng),有助于考查考生的高級思維能力和個性傾向。這是推動中學歷史教學改革中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本文力圖對古代詩歌引入歷史教學的幾個全局性問題作一闡釋和探討。[關鍵詞]:古詩詞詩情畫意歷史教學運用中國是詩詞的國度,數千年文明史,詩詞如林,蔚為大觀。無數詩人通過具體、生動、典型的藝術形象,多方面地展示了廣闊而復雜的社會生活,給我們留下了一首

2、首描繪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風尚及歷史發(fā)展趨勢的無比珍貴的“史詩”。據不完全統(tǒng)計,由唐至清共有4000余首詠史詩流傳于世。這些詩歌針對歷代王朝的興衰成敗、社會經濟的繁榮凋敝、戰(zhàn)爭的連綿慘烈以及人民生活的疾苦安樂,用優(yōu)美的語句使其活靈活現地躍然紙上。這些都是原始的、絕好的、很具有說服力的素材。不僅如此,“8中國古代文學是傳統(tǒng)文化中最容易為現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種形態(tài),是溝通現代人與傳統(tǒng)文化的最直接的橋梁。”這就為我們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引用它們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所以古詩詞對歷史教學有著巨大的價值,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引用古詩詞會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歷史教學中

3、恰當的引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從文學角度認識和了解歷史的演進,感悟歷史場景的壯闊,而且有利于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一、古典詩歌引入中學歷史教學的必要性中國古代詩歌句式整齊,結構嚴謹,講求押韻,注重格律,情感表達充沛,且意境深遠。歷史事件的悲壯美,歷史人物的崇高美,人類進程的艱辛美,科學技術的創(chuàng)造美,都可融匯于詩詞的藝術美中,反映在詩詞的意境美中。因而有著其他文體難以比擬的藝術魅力。中學生的志趣和審美情趣尚在發(fā)展之中,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將會給他們很好的感染、陶冶和引導。同時,也能幫助他們對歷史內容的記憶,加深其對歷史事件的領悟。1、能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

4、學生積極地參與歷史教學活動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發(fā)生認識論的創(chuàng)始人皮亞杰曾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歷史具有一去不復返的過去性特征,而歷史背景、性質、意義等,抽象的歷史語言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歷史教材所反映的某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是通過對記錄歷史的資料進行分析、綜合、判斷等抽象思維的形式,總結出規(guī)8律性的東西,以概念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詩歌所反映的同一歷史則是通過對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的具體、形象的描繪,構成具體、生動的生活圖景,“在真實的圖畫里面顯示社會中某一階級底狀況”。它可以使人產生如臨其境的感覺,因而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使其能

5、夠積極地參與到歷史教學活動中來。從而更容易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比如在講述先秦文學時,引用一首短小易懂的《碩鼠》詩,它詼諧的語言,流暢的格律,引人入勝,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課下再趁熱打鐵,組織一次《詩經》朗誦會。這樣,通過開掘和展示古詩歌的內容美和形式美,開展融合美和寓教于樂的活動,使美與科學一體,美與人文同在,認知與審美并進,既調動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又如對東漢末年,各軍事集團連年混戰(zhàn),百姓生靈涂炭,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這段歷史,曹操的“鎧甲生饑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的詩句,既形

6、象又具體,使學生仿佛親身感受到了那長年征戰(zhàn)、遍地狼煙,百姓流離失所、客死異鄉(xiāng),田園荒蕪、了無人煙的悲殘場景。若將教材的講述和這首詩歌結合起來,使枯躁的史實和形象的歷史畫面結合在一起,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對歷史的興趣,而且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2、能夠啟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聯(lián)想,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學習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準確地反映了8西周時期的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周朝的一切土地名義上都屬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給王族、功臣,讓他們世代享用,但不得轉讓和買賣。杜牧所作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反映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佛教

7、盛行的情況。“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了南宋統(tǒng)治者不思進取,茍且江南,醉生夢死的情況。唐人寫詩贊美越窯的秘色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寫詩“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來贊美長安城布局整齊,街道寬闊。借助詩歌進行歷史教學,使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變得鮮活,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難理解的內容變得容易,對學生準確把握教材知識大有裨益。再有,一些詩人截取歷史上一時一事,一人一物,作詩詠史,以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歷史觀點和看法。這些作品有的寓意精深,有的偏頗甚至錯誤。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對之進行正確的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