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課程與教學論期末復習知識點》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課程與教學論復習資料一、填空與選擇1、1918年美國(博比特)《課程》獨立研究領域誕生的標志,1924年出版《怎樣編制課程》2、1923年美國(差特斯《課程編制》課程開發(fā)的科學化運動3、1911年美國(泰羅)《科學管理原理》“科學原理之父,泰羅主義的基本特征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1934年,《成績測驗的編制》“現(xiàn)代評價理論之父”;1949年《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現(xiàn)代課程理論之父”,被譽為“現(xiàn)代課程理論的圣經(jīng)”泰勒的導師是“賈德”;八年研究室1933年-1940年,泰勒原理的深層價值取向是“技術興
2、趣,核心是控制”4、20世紀50年代-60年代“學科結構運動”其內容是“學科結構觀”;1958年,美國頒布《國防教育法》;1959年,美國布魯納《教育過程》確立“學科結構運動”5、施瓦特,美國,(泰勒的學生)1969年—1983年14個春秋,四篇文章《實踐:課程的語言》《實踐:折中的藝術》《實踐:轉換為課程》《實踐:課程教授要做的事情》;實踐性課程的四要素: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6、1955年,派納,美國,《理解課程》7、博比特、差特斯、泰勒原理——“傳統(tǒng)課程理論”8、拉特克,德國,第一個倡導教學論
3、9、夸美紐斯捷克1632年《大教學論》“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10、盧梭法國《愛彌兒》是繼柏拉圖《理想國》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統(tǒng)的教育論著“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原罪說”“消極教育”——(1)自然教育論(2)發(fā)現(xiàn)教學論11、裴斯泰洛齊瑞士:(1)適應自然的教育學“居室教育學”(2)教育教學原理“自我發(fā)展原理”“直觀原理(被動與能動)”(3)教學的心理學化“首次提心理發(fā)展為教學總原則12、赫爾巴特19世紀德國《普通教育學》:(1)觀念心理學(表象)最基
4、本的概念(主觀主義心理學)“統(tǒng)覺—觀念團—思想之環(huán)(2)教學的任務是培養(yǎng)多方面興趣(最直接目的),最高目的是人的德性——善的意志(3)教學的“形式階段”明了—聯(lián)合—系統(tǒng)—方法;(4)教學性教學“第一次揭示,第一次把教學與道德教育統(tǒng)一起來;五階段教學法:預備、提示、聯(lián)合、概括、應用;13、20世紀杜威美國(建立在實用主義或經(jīng)驗自然主義基礎之上)杜威的四個教育哲學命題:(1)教育即經(jīng)驗的連續(xù)改造(2)教育即生活(3)教育史一種社會的過程(4)教育即生長;杜威的(反省思維的五個要素):(1)問題的解決(2)
5、問題的界定(3)問題解決的假設(4)對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的邏輯推理(5)通過行動檢驗假設;“芝加哥實驗學?!?902年《兒童與課程》“學科中心論”14、20世紀是科學的世紀“教學論的科學化”:桑代克美國1903年《教育心理學》、拉伊德國1903年《實驗教學論》、梅伊曼德國1914年三卷“實驗教育學”——科學教育學15、20世紀五六十年代“新行為主義”斯金納美國《學習科學與教學藝術》程序教學和教學機器開發(fā),小步子、循序漸進、序列化、學習者參與、強化、自定步調16、三大新教學論流派:(1)贊可夫發(fā)展性教學論
6、(前蘇聯(lián))(2)布魯納發(fā)現(xiàn)教學論(美國)(3)瓦根舍因、克拉夫基范例教學論(德國)17、20世紀70年代皮亞杰“發(fā)生認識論”;60年代加涅、布里格斯“認知性教學設計理論”18、朱熹的“課程”主要是指功課極其進程(中方):(西方)英國斯賓塞1859年《什么知識最有價值》“跑道、學程、靜態(tài)的跑道、跑的過程19、“教學”最早出現(xiàn)于《書、商書、說命》《學記》開宗明義“建國君民,教學為先”20、17世紀,夸美紐斯現(xiàn)代教育社會根源:制度課程;認識論根源(二元論):(1)內容與過程二元論(2)目標與手段二元論;二元
7、論第二個根源是現(xiàn)代社會“唯科學主義“科技理性21、20世紀課程與教學整合的第一次努力:杜威的貢獻于局限;杜威“連續(xù)性”(1、教材與方法的內在連續(xù)性2、目標與手段的內在的連續(xù)性22、韋迪美國“課程教學”:1、課程與教學過程的本質是變革2、教學作為課程開發(fā)過程3、課程作為教學事件23、多伊爾美國“讀者反應批評”24、行為控制為取向的教學模式:斯金納“程序教學模式”普萊西“機器教學”25、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布魯姆“完整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包括:(1)認知領域(認知、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2)
8、情感領域(接受、反應、價值判斷、組織‘價值觀念的個性化)(3)動作技能領域(反射動作、基本動作、知覺動作、體能、技巧動作、有意的溝通)26、課程與教學目標的來源:學習者的需要、學科的發(fā)展27、杜威、美國1989年《我的教育信條》1900年《學校與社會》1902年《兒童與課程》28、泰勒在《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用一種折衷的態(tài)度把學習者的需要、當代社會生活的需要、學科的發(fā)展并列為課程目標的三個來源29、浪漫自然主義經(jīng)驗課程論:盧梭、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