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淺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淺析 【摘要】語文課程改革不能為了“立”而求新求異,不能借改革之名回避傳統(tǒng)和實際,甚至避開規(guī)律,當然更不能矯枉過正。處理好課改中的諸多問題,會有利于新課程的健康邁進?! 娟P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問題 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它大大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氛圍和學生呆板的學習方式,活躍了師生的思維,促進了師生關系的融洽。但同時在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重人文性輕工具性 近年來,提倡語文人文性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本無可厚非。但有些教師卻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誤以為語文
2、教育應以“人文性”作統(tǒng)帥,于是打著“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審美趣味”等旗號,將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課,或在“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幌子下,以課文某一內容為由頭,將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課,或在“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幌子下,以課文某一內容為由頭,將語文課“切換”成社會現(xiàn)象或自然現(xiàn)象,把語文課上成了口頭作文課或時政講析課。此種現(xiàn)象屢見不鮮?!墩Z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我們不能把語文課撕成兩張皮顧此失彼,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談人文性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5時,應該是在學生
3、掌握語文工具的過程中,通過對文本的語言知識、文體知識、寫作技法知識、歷史文化知識、社會生活知識等的掌握,通過讀寫聽說等具體的語文實踐來完成。否則,脫離了這些,所謂的“人文性”只能視作是“硬貼”標簽?! 《?、重結果輕過程 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結論。有些教師把此觀點當作“尚方寶劍”,于是將課上成了“滿堂問”,將目標確定為標準答案的獲得而不是尋找答案的過程。學生在教師“是不是”“對不對”等問題的牽引下,機械地、一步步地被教師帶進其預先設定的答案中。否則,教師就不肯“善罷甘休”。教師認為答案知道了,目標就完成了。殊不知,這樣的課堂教學,一方面
4、輕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學沒有經過學生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分析、概括、綜合等認識活動(即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認知方式),結論也就難以被學生真正地理解和鞏固。更為重要的是,沒有以多樣性豐富行為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就不可能形成?! ∪?、教學方法,“熱鬧”與“不當”共生 新課標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鮮的活力。課堂上,教師不必拘泥于“教參”上的標準答案,也不必受考試內容的拘束,手腳一放開,自然就有了一份瀟灑,課堂形式也隨之多樣起來─演講、小品表演、辯論會……5層出不窮的授課方式,讓語文生機盎然。然而,熱鬧的課堂是否就等于豐碩
5、收獲?我們在參加語文教學交流的活動時,??匆娊處焸兓ㄙM大量精力來設計活動,課堂上師生之間熱熱鬧鬧,但是課文被擱置一邊,一堂課下來,只見活動的熱鬧,不見文本的有效闡發(fā)、挖掘和共鳴。而且,課堂上教師的隨機點撥欠缺,不能有效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結果,這樣的課堂只是讓人感覺“熱鬧得空洞”?! ∫黄木烤箲撛趺瓷?,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們很難有個一般的標準去加以衡量。然而,就語文教學來說,立足文本卻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前提。就文本與活動的關系而言,文本是主干,活動是枝葉,活動是為文本服務的。如果在備課和上課時只是專注于活動,一味花力氣在活動中創(chuàng)新出花樣
6、,脫離、偏離、忽略了文本,無異本末倒置。 語文學習多樣的形式固然重要,然而,用心、仔細地閱讀卻是語文學習獲益的根本所在。一篇課文,能夠讀進去,讀明白,才談得上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引導學生讀進課文,挖掘文本中豐富、深厚的資源,在此基礎上,再輔以各種有效的活動,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是我們當前使用新課標中必須認真對等的問題。 四、課堂教學中“務虛” 許多教師為了激活學生學習的興奮點,采用了新穎、靈活的教學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課堂上小組討論。這種教學方式的優(yōu)越性自不用說,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也出現(xiàn)了形式上的傾向。最明顯的表現(xiàn)是:教師提
7、出問題,然后一聲下令:“討論!”學生就分組圍成了一團,學生的討論聲響成一片,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幾分鐘后,教師一聲令下:“停止討論!”于是學生的討論聲戛然而止。結果展示討論成果的往往是幾個優(yōu)等生,大部分只是在那里作“看客”。不能真正起到討論的作用。5 新課程理念為什么提倡將討論引進課堂?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討論是提高學生積極性、自主性的一個重要途徑。只要學生討論了,“參與教學”的基本目標就沒有架空。只要學生“有效討論”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才真正具有意義。什么叫“有效討論”?首先它得有一個適當?shù)闹黝},其次,討論得有一個大致完善的過程。任何一個過程的完結都是需要時
8、間的,對于一次討論,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沒有固定的指標。但是,一節(jié)課的討論時間不夠肯定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