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制《帝都篇》、《皇都篇》

乾隆御制《帝都篇》、《皇都篇》

ID:37547050

大小:159.50 KB

頁數(shù):12頁

時間:2019-05-25

乾隆御制《帝都篇》、《皇都篇》_第1頁
乾隆御制《帝都篇》、《皇都篇》_第2頁
乾隆御制《帝都篇》、《皇都篇》_第3頁
乾隆御制《帝都篇》、《皇都篇》_第4頁
乾隆御制《帝都篇》、《皇都篇》_第5頁
資源描述:

《乾隆御制《帝都篇》、《皇都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乾隆御制《帝都篇》、《皇都篇》碑文注釋?來源:北京文博?作者:高凱軍?查看:1895【2005-9-112:00:00】【大中小】????目前已知刻有乾隆御制《帝都篇》、《皇都篇》的碑刻有二。其一,在永定門外燕墩。據(jù)[清]于敏中等編《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九十,《郊埛南》記載:“燕墩在永定門外半里許,官道西,恭立御碑臺。恭勒御制《帝都篇》、《皇都篇》。其制,磚為方臺,高二丈許。北面西偏門一,以石為之。由門歷階而上數(shù)十級,至臺頂,繚以周垣。碑立正中,形方而長,下刻諸神像,頂刻龍紋,面北恭鐫御制《帝都篇》,面南恭鐫御制《皇都篇》,均清、漢書。”此碑至今保存原貌,與上述記載相

2、符。???其二,埋藏于先農(nóng)壇墻外京青食品廠院內(nèi)地下。據(jù)悉,該碑原處天橋十字路口西北方的“斗姆宮”內(nèi),民國時有人將它移至先農(nóng)壇東北外壇墻下,后又移至先農(nóng)壇內(nèi)壇東北角,因歷久風塵,埋地下。經(jīng)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的專家們多年探索查找,于今年初春發(fā)掘出土。據(jù)筆者現(xiàn)場勘察,該碑由碑頂、碑身和底座等部分組成。其中碑身為146平方厘米截面、高320厘米的方形石柱,四面刻有滿、漢兩種文字的《帝都篇》和《皇都篇》。漢文部分與《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九十,《郊埛南》所錄《帝都篇》、《皇都篇》文字基本相同,唯結(jié)尾處有“乾隆十有八年歲次(在)癸酉孟夏月御筆”字樣,其后有乾卦圓形章和隆字方形章。另

3、外,碑中《皇都篇》“閱今千年峨天閶”句的“年”字,《舊下舊聞考》誤錄為“載”字;“八旗居處按界疆”句的“按”字,《日下舊聞考》誤錄為“安”字。???該兩碑及其所刻漢、滿文本乾隆御制《帝都篇》和《皇都篇》系研究和展示北京歷史的重要實物文獻。為便于人們進一步研究和理解這兩篇碑文的內(nèi)容和更準確地把新發(fā)現(xiàn)的這塊碑用于首都博物館新館展陳,筆者在查閱相關(guān)資料的基礎上,對這兩篇碑文的漢文部分加以注釋,僅供參考。不妥之處,尚祈讀者斧正。????????????????????????先農(nóng)壇墻外出土乾隆御制《帝都篇》、《皇都篇》拓本????????????????????????

4、???????????????一、《帝都篇》???帝都者,唐虞①以前都有地而名不著,夏商以后始各有所稱,如夏邑②、周京③之類是也。王畿乃四方之本,居重馭輕,當以形勢為要。則伊古以來建都之地,無如今之燕京矣。然在德不在險④,則又鞏金甌⑤之要道也。故序大凡于篇。天下宜帝都者四⑥,其余偏隘無足稱。軒轅⑦以前率荒略,至今涿鹿⑧傳遺城。豐鎬⑨頗得據(jù)扼勢,不均方貢洛⑩乃營。天中八達非四塞,建康一塹何堪憑(11)?惟此冀方(12)曰天府,唐虞建極(13)信可征。右擁太行左滄海,南襟河濟(14)北居庸葉(15)。會通帶內(nèi)遼海外,云帆可轉(zhuǎn)東吳(16)粳(17)。幅員本朝大無

5、外,丕基式廓連兩京(18)。北京順天府盛京奉天府我有嘉賓歲來集,無煩控御聯(lián)歡情。金湯(19)百二要在德,兢兢永勖其欽承。乾隆十有八年歲次癸酉孟夏月御筆(此處有圓、方兩印)???注釋???①唐,即陶唐氏,傳說中夏代以前以堯為領(lǐng)袖的遠古部落,相傳居于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虞,即有虞氏,其首領(lǐng)舜為堯的繼任者,相傳居于蒲阪(今山西永濟西蒲州鎮(zhèn))。但是,據(jù)古史傳說和考古資料來看,堯、舜時期,由于洪水泛濫,旱澇無常,他們的居地一直處變動不居的狀態(tài),據(jù)唐朝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引《括地志》云:“越州余姚縣,顧野王曰:‘舜后支庶所封地也,舜姚姓,故云余姚’”,“越州余姚縣有歷山

6、、舜井,濮州雷澤縣有歷山、舜井,二所又有姚墟,云舜生處也。及媯州歷山、舜井,皆云舜所耕處”。這說明舜的活動史跡有三處,即浙江余姚、山東雷澤和山西媯州。史樹清先生據(jù)上述記載和河姆渡遺址發(fā)掘情況,提出河姆渡遺址姚墟說(參見史樹清《鑒古一得》第189-191頁,學苑出版社2001年)?!妒酚洝は谋炯o》說:“帝堯之時,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也許正是由于當年南方洪水肆虐,導致了堯舜部落從浙江余姚到山東雷澤再到山西媯州的遷徙。由于頻繁遷徙,都城建設不具規(guī)模,缺乏準確記載,所以這里說他們“都有地而名不著”。???②夏邑即夏朝的都城,據(jù)史書記載共有三處:始都陽城(今河

7、南登豐東),后遷斟□(登豐西北),再遷安邑(山西夏縣西北)。另外,考古發(fā)掘的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一般被認為是夏朝所留。???③周京即西周鎬京,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建西周,都鎬京(今陜西西安西南灃水東岸)。???④“在德不在險”,語出《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系戰(zhàn)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吳起的重要觀點。據(jù)該書記載:“(魏)武候(攜吳起乘船一引者)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