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聾生的有效記憶.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聾生的有效記憶學習說話是口耳相傳的事,是人類學習言語的正常途徑,兒童一旦耳聾了,口與耳也就傳不通了,所謂十聾九啞所說的啞實際上并不是失語癥患者的啞,而是由于他們早期失去聽力,聽不見別人說話因而不能跟著學說話,自己也聽不見自己的發(fā)音,因而不能校正,只能咿呀咿呀地喊叫,結果成了不會說話的“啞巴”。他們能喊叫,證明他們的發(fā)音器官并沒有發(fā)生病變。就是說,聾童的耳聾是病,他們口啞不是病,是可以通過特殊的訓練重新學會說話的。因此,耳聾兒童學習語言走的是一條特殊的路。耳聾兒童記憶語文材料很難,遺忘率很高,原因就在于他們學習語言中得到強化的機會太少,好些字、詞在書本上、課堂上有過一面之交
2、,隔時稍久,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甚至感到完全陌生,這是耳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通病。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為了培養(yǎng)他們的有效記憶,教學中應重視以下幾點:第一、打好口語基礎。耳聾學生沒有口語基礎,因為書面語是口語的一種記錄形式,雖然耳聾學生不可能完全離開書面語單純發(fā)展口語,但教耳聾學生學習語言,也得讓他們用嘴說話,會流利地、有表情地讀。因此教學中要讓學生多說,多讀,從中體會口語和書面語的關系,從而加深理解,幫助記憶。第二、教學手段直觀形象,增強學生記憶效果。由于耳聾學生學習語言要依靠視覺器官的代償來完成的,因此教學過程中,直觀教具的使用顯得尤為重要,實物、幻燈、多媒體輔助教學,一方面可以讓耳聾
3、學生更直觀、形象地認識事物,在頭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如我們學習了課文《爬山虎的腳》,如果單純地講解,學生不容易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如我們把這種植物的實物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通過實物去認識它的葉子,了解它的莖、腳,學習效果就大不一樣了,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記憶效果。第三、要重視課堂外的學習。耳聾學生的語言大部分是在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出來的,而不是在生活環(huán)境里自然形成的,由于沒有語言環(huán)境,學生的語言積累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語言是交往的重要工具,學習語言是為了交往,因此語言應該在交往中來學習,而且只有在
4、交往才能真正學好語言。所以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多觀察,多交往,多動筆,把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想記錄下來,這樣學生不但可以在交往中豐富自己的語言,還可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課堂外的學習,對課堂內的教學起到了延伸和補充的作用,對學生增強記憶效果,靈活運用知識起到了加強和提升的作用。第四、要注意多次反復強化,字詞復現(xiàn)率要高,幫助學生變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耳聾學生由于主要靠在學校里來學習語言,學校又主要局限在課堂內,而且主要是語文課上來學,這樣一來學習語言的機會極少,假若把耳聾學生一年之中在語文課堂上實際用于學習語言的時間加起來,大約相當于聽力正常人一個月的睡覺時間,由此可見耳聾學生訓練的機
5、會太少。一個正常人一天之中與語言打交道的時間會隨著職業(yè)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但一個人一天中總少不了聽話,說話,讀和寫,而耳聾學生卻沒有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他們獲得的語言知識不能夠得到強化、鞏固,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有必要反復強化,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強化、鞏固。如學習了“今天”、“昨天”和“明天”和“星期幾”以后,為了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和運用這些詞語,在教學新課時要經(jīng)常反復提問“昨天星期幾?”“今天星期幾?”“明天星期幾?”讓學生每天在變化的時間里能正確地回答出來,達到有效記憶的目的。同時在講課的時候,對一些詞語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詞語的詞性以及它的近義詞、反義詞,或要求學
6、生即興用詞語說話,通過長期地堅持,對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變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克服因耳聾造成的學習困難將有很大的幫助。第五、要有效地利用手勢語來強化聾生的記憶。手勢語作為聾生的輔助學習語言的手段,對學生之間以及老師的交流上起到了一定的工具作用,但是對聾生書面語的發(fā)展卻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為了克服不利因素,在教學中應以口語教學為主,手語教學為輔,給學生在視覺上造成一定的變化,起到強化和連接的作用。聾生的手勢就好象他們的第二個大腦,經(jīng)過長時間的訓練,他們在記憶的組成里,手勢成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這就象正常人記憶靠口語一樣,聾生在運用手勢進行交往的同時,也開始利用手勢促進
7、記憶的增強。聾生除了沒有語言環(huán)境,因而容易遺忘外,還由于看話的局限,對聾生在掌握知識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都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根據(jù)聾生的實際,找到一些能幫助他們學習語言的方法和手段來幫助他們掌握知識。做到文語結合,讓學生走向社會時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交往中去?;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