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性情充溢的思想家——徐復觀》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性情充溢的思想家——徐復觀 在新儒家當中,甚至在整個20世紀中國人文學術史上,徐復觀都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然而直到最近幾年,這個內地讀者頗為生疏的名字才在文化學術界凸顯出來。2003年1月31日,正值徐復觀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本報特向讀者介紹這位中華民族文化根基的執(zhí)著守護者?! ?中國思想史的高人" 徐復觀在近五十歲時,才正式進入學術界,直至去世,他一直保持勃發(fā)的學術生機,顯示的不純粹是自然生命,而更是一種文化生命、一種精神生命,他背后有一個強大的精神支柱。他自己說他是以"治思想史為職志的",他的成就首先就表現在思想史方面,無論學術成果的質和量,都超出一般學
2、者之上。對于先秦思想史,他有一部專著,這就是《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這部書奠定了他在學術上的地位。他首先提出了"憂患意識"這個詞語,很快地就被學術界接受,現在廣泛流傳于學人的論述中,認為這四個字可以代表我們祖先的一種創(chuàng)造精神,卻很少有人去考查這個詞是怎樣被提出的。他重新考證了《尚書》的史料價值;他詳細論述了孔子、《中庸》、孟子、《易傳》、荀子、《大學》、墨子、老子、莊子以及道家支派的人性論思想;對于兩漢思想史,他更是有三大本專著(另述);對于宋明理學,他用力也頗深,平生第一篇大論文《象山學述》和最后一篇大論文《程朱異同》都是論宋明理學的,對宋明理學的價值進行充分肯定。徐復
3、觀研究思想史,特別強調方法的運用——歸納的方法和"追體驗"的方法,為此,他反對單一的考據訓詁的方法?! ?中國文學理論的先驅" 徐復觀文學的造就也非常突出。楊牧說:"我有一種感覺,徐先生因為歷史文化的使命感,把精神付于思想史的研究和撰制,其實他真正的興趣可能還在文學和藝術。"他的話也許僅說對了一大半,徐復觀還是有一部分精力投入文學的。他一生文藝因緣甚深,在他的著作中,有三部是文學理論的專著,即《中國藝術精神》、《中國文學論集》、《中國文學論集續(xù)篇》。他雖然無意建構文學理論的體系,但其所論述隱約可見中國文學理論體系的大端。發(fā)表于1959年的《文心雕龍的文體論》就是一篇不同
4、凡響的大著,徐復觀強調的文學的形相性——文體,既和西方文藝理論有某種可通之處,又極具中國文學理論的本土性,文體背后是作者的生命力,是作者的人格和修養(yǎng),從而生發(fā)無限的理論意義。另外一系列理論探索的論文皆可與此接榫。《中國藝術精神》是作者最看重的一部書,此書努力顯示的是中國文化在人的具體生命的心、性中,發(fā)掘出藝術的根源,認為孔子的"仁"與莊子的"道"皆通向崇高的藝術精神。特別是由老學、莊學所演變出來的魏晉玄學常不期然而然地代表了中國藝術精神,形成中國的美學系統。目前有關的討論仍在進行之中。 "中國史學傳統的大家" 中國史學具有偉大傳統,孔子說:"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
5、之深切著明也。"對于求實、弘道、批判,徐復觀是一個切實的繼承者。他說:"對自己所處的時代麻木不仁、無所感覺的人,即是不能深入歷史,把握歷史的人。"他的文化意識多由時代的使命感而發(fā)。他為學不尚空談,不好形而上學,而是特別重視即事以明理。他的研究和著述基本上是在歷史的平臺上展開,以大量的原始資料為基礎,以冷靜、謹慎、客觀的態(tài)度,實事求是地將代表中國文化主流的的儒家思想的內核——民本主義和道德人文主義——與混雜的專制政治的體制化的儒家思想因素嚴格區(qū)別開來;對橫加于中國文化的誣枉不實之辭,進行針鋒相對的批評,為古人伸冤,為中國文化伸冤;對現實中反民主的政策言行,鳴鼓而攻之。徐復觀
6、反對乾嘉學派,是因為他們蔑棄義理,實際上他從乾嘉學派學來許多東西,他運用的就是一種"新考據"方法。他批評魯迅及文化上的西化派,實際上也從他們那里汲取很多營養(yǎng),以期重建儒門的批判與抗議精神。求實、弘道以及批判的精神,貫穿于徐復觀整個生命與學術?! h代學術的權威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徐復觀《兩漢思想史》是厚厚三大卷,其實不止,他本來要寫五卷,遺憾的是自然生命局限了他。1981年,也就是他去世前一年,強力寫成《中國經學史的基礎》,算是對兩漢學術研究作了一個總結。從宏觀上看徐復觀的大見識,他要轉變清朝人以"漢學"相標榜,以致兩漢學術在人們心目中似乎只是文字訓詁考據的零碎的東西這樣
7、一種不好的印象,他認為漢儒通經致用與宋儒修己治人是相通的,有儒家的真精神。而乾嘉學派既不能持守民族大義,又不能判別政治是非,不足以稱"漢學";他認為漢學的精神不在博士系統,而在那些淑世用世、關心民生疾苦的士人精神中見出;他提出兩漢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以來的社會格局,意義重大。從細部來看,第一卷是背景篇,第二卷正式討論學術思想對陸賈、賈誼、《淮南子》、董仲舒、揚雄、王充等各家思想,都依據原典進行了系統研究;第三卷繼續(xù)對《韓詩外傳》、《新序》、《說苑》、《鹽鐵論》、《史記》、《漢書》進行仔細探討,卓見迭出。 直面"心的文化"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