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9、釋自運——近年巴利圣典的研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論文集近年巴利聖典的研究——以三注釋書為中心釋自運Dr.Ven.VinitaTseng奧地利國家科家院研究專員內(nèi)容摘要:介紹巴利三藏近期的研究,以注釋書(atthakathā)的研究為主,介紹三個注釋書的研究:Sīhalatthakathā,Jātakanidāna及Milindatthakathā,此三個研究方向、範圍不同,但可互補。關(guān)鍵詞:巴利三藏注釋書(atthakathā)大會請自運來介紹近年來巴利聖典的整理情形,尤其是近年巴利聖典協(xié)會的出版,早期的已略有所聞。筆者仔細考慮到時間、文章長度的非常有限及不確定性,廣度或深度的取捨,聽眾的適合度,及對國內(nèi)幫助的情況,決定
2、選擇三個近年來巴利的研究、其中二個是比較不容易得手的論文,主題專注在論書(commentary)的主題,但三個包含了不同的角度與範圍,被研究的論書年代不同但剛好含括了整個論書的領(lǐng)域,研究方式不同但包含了不同的研究方式與重點,期國人能在一個領(lǐng)域中,在簡短的描述中掌握全貌,又能得悉這些研究的切入點,而能在佛教文化遺產(chǎn)的留傳與思想的探究中,與世界齊驅(qū)共用。此三個論書為:1.Sīhalatthakathā;2.Jātakanidāna;3.Milindatthakathā.以下分述之。1.Sīhalatthakathā:已失去的古錫蘭語的注釋書1.1覺音(Buddhaghosa)在南傳巴利何謂《巴利
3、》(Pāli)?對此一詞,歷來有許多討論,Norman從早期文獻上對Pāli一詞的意思作了很好的闡述,參:Norman,K.R.“TheroleofPāliinearlySinhaleseBuddhism.”InBuddhisminCeylonandstudiesonreligioussyncretisminBuddhistcountries:reportonaSymposiuminG?ttingen,editedbyHeinzBechert,28-47.G?ttingen:Vandenhoeck&Ruprecht,1978.另外亦參vonHinüber的綜述討論:Hinüber,Oskar
4、von.“OnthehistoryofthenameofthePālilanguage.”InBeitr?gezurIndienforschung:ErnstWaldschmidtzum80.Geburstaggewidmet,editedbyErnstWaldschmidt,237-46.Berlin:MuseumfürInd.Kunst,1977.Reprint,OskarvonHinüber:SelectedpapersonPālistudies.76-90.Oxford:PaliTextSociety,1994.-89-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論文集文獻上是非常重要的人,大家耳熟能詳,但是
5、,對於他到底寫了那些論書、寫的次序先後這牽涉到文獻間互相引用的問題。、他使用的資料、及覺音對巴利論書的貢獻是在那些明確的點上完全不清楚,而這些,必須要對他所用的資料,亦即對失去的古錫蘭注釋書收集,整理,比對。對此古錫蘭注釋書的嘗試瞭解,也就是對從經(jīng)典到錫蘭,到覺音寫出、或譯出巴利文獻,這中間的八個世紀,能有較明確的瞭解。覺音在許多地方,尤其在一論書的緒言中,會提到他只是把原錫蘭語的注釋書轉(zhuǎn)為(翻譯)巴利文,及重新架構(gòu)其組織。因此,對古錫蘭語的注釋書的瞭解是非常必要的。這是Lottermoser的1982年在德國G?ttingen的博士論文的主題Lottermoser,Friedgard.“Q
6、uotedversepassagesintheworksofBuddhaghosa:ContributionstowardsthestudyofthelostSīhalatthakathāliterature.”Ph.D.Dissertation(博士論文),Georg-August-Universit?tzuG?ttingen,1982.另外,從語言的研究立場來探究古錫蘭注釋書,參上Norman1978.。在介紹前,先簡要看看三藏資料的傳入錫蘭,以方便瞭解。1.2錫蘭巴利資料的來源—Sīhalatthakathā的來源,簡要如下:1.2.1Mahinda(馬哂陀)到錫蘭Ceylon:依巴利
7、本身的文獻島史(Dīpavamsa)12.9及大史(Mahāvamsa)的資料,阿育王子馬哂陀到錫蘭另外,大史(6.47)亦記載“Vijaya及其隨從於佛陀入涅槃當天到達錫蘭”,因此,馬哂陀到錫蘭並不是偶發(fā)事件,似乎當時即有此來往。,並遇到了Tissa王,馬哂陀向王說法。1.2.2.馬哂陀帶注釋書到錫蘭覺音的文獻,中尼柯耶注釋書(Majjhimanikāyatthakathā),提到馬哂陀帶注釋書到錫蘭。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