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讓《品德與社會》課堂充滿生活氣息》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讓《品德與社會》課堂充滿生活氣息 摘要《品德與社會》教學必須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取材,充分利用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經(jīng)驗,挖掘教學文本、組織學生活動、改變教學方式,讓教學走進生活、貼近生活、融入生活、呈現(xiàn)生活,使生活以教學和活動的形式在課堂上呈現(xiàn),讓課堂教學凸顯出生活化的氣息,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堂生活中不斷自我體驗、自我感悟和自我成長,從而使《品德與社會》課堂充滿生活氣息?! £P鍵詞品德;社會;教學生活化;教學文本;學生活動;教學方式 教學生活化是指將教學活動與現(xiàn)實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依靠生活體驗來激發(fā)學生參
2、與活動的強烈愿望,使得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的體驗生活。小學品德學科在教材內(nèi)容的編排上尤為關注教學生活化,其內(nèi)容大多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體驗。我們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必須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取材,充分利用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經(jīng)驗,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生活體驗來學習,在生活的體驗過程中獲得知識,增長見識,使學生在在豐富多彩的課堂生活中不斷自我體驗、自我感悟和自我成長,從而使《品德與社會》課堂充滿生活氣息?! ∫?、挖掘教學文本,走進生活 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紀30年代提出“
3、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說要“在生活中找教育”5?!镀返屡c社會》是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教育,教育內(nèi)容要盡可能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這樣學生才能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才能產(chǎn)生強烈的探索欲望,才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才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品德與社會》不是單純的知識課,而是一門生活的實踐課,教材完全采用能真實反映學生生活實際的故事和照片的方式來呈現(xiàn)。里面的內(nèi)容雖然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等特征,有一定的適用性,但教材只不過是個例子,不是教學的唯一資源。因此,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要對教材內(nèi)容做出及時準確的處理,
4、挖掘文本中的生活資源,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走進生活,課堂才會更充實,更有實效性?! ∪私贪娴诎藘缘摹段业募亦l(xiāng)》,要求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文中由浙江的一個小朋友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對這樣的文本,我們身在福建,如果照本宣科,隨著文本去了解浙江,這就離開“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的主題。教材其實就是個例子,它只是給我們的教學提供范例而已。我在教學這一課時,根據(jù)實際情況,刪去了介紹浙江的內(nèi)容,準備了大量的家鄉(xiāng)資料,和學生一起走進沙縣小吃、沙縣風景名勝,使學生覺得課堂上要掌握的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學習的知識給
5、學生帶來了親近感,一下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組織學生活動,融入生活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能夠通過各種活動來實現(xiàn)。真正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學生的活動源于生活,能夠融入生活的品德活動課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它能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讓活動融入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學習,形成最基本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判斷能力。5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我們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在于讓學生知道他必須每天知曉多少行為準則,遵守多少行為規(guī)范,而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道德規(guī)
6、范和行為準則形成一種健全的人格,形成最基本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觀念和態(tài)度。這些才是學生日后在社會中發(fā)展所需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質(zhì)。學生所學到的行為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能夠使學生在生活中得到進一步體驗,在體驗中進一步得到發(fā)展和完善,讓學生真切地去感受,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通過活動來調(diào)動已有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缃虒W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走近殘疾人》一課,文中主要講了殘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與遇到的困難,目的是為了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理解、尊重、關愛殘疾人,知道要關心幫助殘疾人就要從身邊
7、的人和事做起。對于肢體正常的孩子來說,殘疾人的難處是無法體會到的。教學中,我從文中那幅米萊的《盲女》的畫受到啟發(fā),文中描述了盲女的同伴在給她講述雨后彩虹橫跨天空的景象。我用蒙上紅領巾關日光燈的開關,單腳跳擦黑板等體驗活動讓學生體驗殘疾人的種種生活困難,學生的學習的興致頓時倍增。之后,我組織全班同學參與每天輪流接送殘疾學生羅志彬上學、放學,通過這一活動增進了學生對殘疾人的同情、理解、尊敬和關愛,并化為實際言行,達到的教育效果。 三、改變教學方式,呈現(xiàn)生活 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盡可能使現(xiàn)代教學技術與
8、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5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利用教學資源,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學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等進行教學,將生活中的文本和故事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將生活與課堂教學方式統(tǒng)一起來,能夠有效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使得課堂因教學方式生活化而變得生動有趣、趣意盎然?! ”热邕M行《祖國的寶島臺灣》的教學,學生已經(jīng)在課前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和搜集到臺灣的大量知識。在課堂教學時,可以通過地圖和相關圖片,